塹乃搗ǎ�頁鱟約旱墓�砑右願惱�G緹昧俗勻換嵯掠輳�晗戮昧俗勻換崽燁紓�涓粗�矣謔薔桶亞纈甑謀浠�黨墒撬�塹墓�停��魅銜��罰�謔薔拖嘈帕慫�塹惱際酢<偃縟鎂�靼舶簿簿駁卮粼諛搶錚�謊扒笞約汗�恚�鹹烊勻換嵯掠輳�旰筧勻換崽燁紜G韁褂曛怪�保��韃⒚揮兇鍪裁刺厥獾氖慮椋�涓粗�遙�勻灰�源鄧�塹惱際酢U庋�道矗�躚糝��謀浠�且勻司齠ǖ模��皇峭呈粲諤斕牧恕H瞬荒苡玫賴灤形�卸�歟�煲膊換崴媧尤說牡賴灤形�辭錘嬡恕�
【原文】
45·2《春秋》魯大雩(1),旱求雨之祭也。旱久不雨,禱祭求福,若人之疾病,祭神解禍矣,此變復也(2)。詩云(3):“月離於畢(4),比滂沱矣(5)。”《書》曰(6):“月之從星(7),則以風雨(8)。”然則風雨隨月所離從也。房星四表三道(9),日月之行,出入三道。出北則湛(10),出南則旱。或言出北則旱,南則湛(11)。案月為天下佔,房為九州候(12)。月之南北,非獨為魯也。孔子出,使子路齎雨具(13)。有頃,天果大雨。子路問其故,孔子曰:“昨暮月離於畢。”後日,月復離畢。孔子出,子路請齎雨具,孔子不聽,出果無雨。子路問其故,孔子曰:“昔日,月離其陰(14),故雨。昨暮,月離其陽(15),故不雨。”夫如是,魯雨自以月離,豈以政哉?如審以政令,月離於畢為雨佔,天下共之。魯雨,天下亦宜皆雨。六國之時(16),政治不同,人君所行,賞罰異時,必以雨為應政令,月離六七畢星,然後足也。
【註釋】
(1)《春秋》:參見16·20注(8)。雩(yú魚):古代專為求雨而舉行的祭祀。據《春秋》載,魯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魯舉行大雩。
(2)變復:此指變復之道。即用祭祀之法解除災害變異,恢復原狀。
(3)《詩》:參見8·2注(7)。
(4)離(lí麗):通“麗”,附著,靠近。畢:畢宿,二十八宿之一,亦稱“天濁”。白虎七宿的第五宿,有8顆星。因形狀像畢網(古代田獵用的長柄網)而得名。《毛詩詁訓傳》:“畢,噣也。月離陰星則雨。”
(5)比:臨近,馬上。滂沱:形容雨大。引詩參見《詩經·小雅·漸漸之石》。本書《說日篇》亦引此詩,“比”作“俾”,與《毛詩》同。
(6)《書》:《尚書》。參見36·8注(1)。
(7)從:隨從,靠近。星:這裡指箕宿和畢宿。
(8)風雨:《尚書·洪範》:“星有好(háo)風,星有好雨。”馬融注:“箕星好風”,“畢星好雨”。馬融說法本於《詩經》和《周禮》。
(9)四表三道:房宿由四顆星組成,以這四顆為標誌(表),其間構成了三條通道。
(10)北:房宿三道的北邊一條道。
(11)“或言”二句:劉盼遂《論衡集解》:“此九字非本文,亦非自注語,或出後人誤沾也。本篇屢言南則暘,北則雨,知仲任定從北湛南旱之說,不應於此處操兩可之說也。”
(12)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中原上古行政區劃。這裡泛指天下。參見31·7注(3)。候:觀測氣候。
(13)子路:參見8·3注(15)。齎(jī機):攜帶。
(14)陰:指畢宿的北面。
(15)陽:指畢宿的南面。
(16)六國:指戰國時期的齊、楚、燕、韓、趙、魏。
【譯文】
《春秋》記載魯國舉行雩祭,是天旱祈求下雨的祭祀。天旱了好長時間不下雨,禱告祭祀求天福佑,就像人生了疾病,祭祀神靈解除災禍一樣,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