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生死大仇。
要知道,自從秦浩出現以後,崇禎對他們的戒備已經降低了很多,同時也漸漸有了擴張海外探尋航路的意思,但總是被這些東林黨明裡暗裡各種使絆子,朝堂上的政令不能透過也就罷了,就連航線這些東林黨和背後的豪族也是他們最大的競爭對手,鄭芝龍他們瞅東林黨不爽早就不是一天兩天了,此次出手自然不會客氣。
至於為啥進城之後會對百姓秋毫無犯完全不像個土匪,其實也很簡單,沒了東林黨的阻力,朝廷開海正式發展海貿的決心已下,而眼前唯一能完成這個任務的只有鄭芝龍,這回可不是偷偷摸摸的走私了,而是光明正大代表國家的皇家水師,且不說這身份低位的變化,就說這利潤,少說也是走私的幾十倍啊!走私能玩兒多大的規模?怎麼比得上朝廷撐腰來的實惠。
如此一來只要鄭芝龍不是蠢蛋,就絕不可能放縱手下劫掠,只要這一波讓崇禎信任了自己,自己手裡可以調動的資源將十幾倍的提升,而且從賊頭子一下子翻身變成了朝廷的勳貴,這是多麼光宗耀祖的一件事啊。
當然了,這年頭信任就沒有絕對的,崇禎本就是個小心眼疑心病比較重的人,跟鄭芝龍這種完全沒法掌握的部隊根本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信任,秦浩給作保也不行,更何況秦浩也不敢保證鄭芝龍的忠誠度,因此有幾個必要的條件還是要的。
第一,鄭芝龍部隊的家小要上岸居住,岸上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畢竟比海上要強得多,如果你真心是朝廷的人你有什麼理由不放家小上岸?
第二,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以及鄭成功麾下的黑奴艦隊簽約秦浩。這可比留鄭成功在京城當人質靠譜多了,鄭芝龍反叛的可能性也自然跟著大大降低
秦浩自己自然也是一百個願意一千個願意,為啥趙匡胤對岳飛執念成那個樣子了秦浩都不去挖岳飛?就是為了留著足夠的金幣來籤他鄭成功啊!
鄭成功或許不是有史以來華夏最牛逼的水軍將領,但他的艦隊可絕對是華夏曆史上最牛逼的艦隊啊!這是技術和時代的優勢,根本就不是人力所能撼動的,有這麼一支水師在手裡秦浩以後能省多少事兒啊。
第二百一十三 航海時代等等我
十七世紀是全世界的大裂變時代,因為伊斯坦布林被兇悍的奧斯曼帝國攻破,東羅馬敵國滅亡,從伊斯坦布林逃出的大量知識分子逃往了歐洲帶去了清新的春風,吹燃了歐洲的文藝復興之火,這把火燃燒到了十七世紀又變成了浩浩蕩蕩的工業革命和大航海時代,全世界各地的人們開始緊密聯絡,互通有無,同時生產力開始逐漸拉開差距,世界文明開始從東方文明逐漸偏移到了西方。
而與此同時,據說是百萬年一遇的小冰期也如約而至,天氣越發的寒冷了,這讓北方的遊牧民族生活的更加艱辛,打起仗來也就更加的不怕死,而作為農耕文明的明朝卻陷入了連續十幾年的乾旱,不得不面臨巨大的人口壓力,財政赤子,以及前所未有的糧食危機。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加入到這個大航海世界裡面去分一杯羹,靠海上貿易給朝廷積攢大量的財富再將這些財富轉化為戰鬥力或者緩解巨大的財政赤字,如此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幸運的是,十七世紀的華夏還並沒有被歐洲落下太遠,雖然已經有了一點差距,但並不大,那麼一丁點的技術優勢完全可以被咱們巨大的人口和強有力的組織體系給抵消並超越,換句話說,大明依然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派出去個海盜都能跟西班牙的海軍打個不相伯仲的那種。
而崇禎,又永遠是那個一直髮狠,孤注一擲的帝王,用成熟的眼光來看就是用力總是過猛,不過這用力過猛也不完全都是壞事,比如現在。
明朝的時候,什麼東西最受海外市場尤其是歐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