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接受命運的安排,而是在努力奮鬥的同時,尊重自然規律,不違背道德和良知。
從《橘樹》與《祿數》這兩個典故中,我們可以深入探尋天地人之道的奧秘。天地之間,有著一種無形的秩序和規律,人類作為其中的一部分,應當遵循這些規律,秉持善良正直的品德,剋制貪婪的慾望,才能實現與天地的和諧共生。
在文化傳承的長河中,這些經典典故承載著先人的智慧和教誨,它們是我們前行道路上的明燈。我們應當深入研究和領悟這些典故的內涵,將其中的道德勸誡和命運警示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以敬畏之心對待命運,以平和之態面對人生的得失。
總之,《橘樹》與《祿數》這兩個典故,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生動的故事,為我們展現了道德與命運的重要議題。它們提醒著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要堅守道德底線,保持善良正直的品質,同時要敬畏命運,不被貪婪所驅使,以實現內心的寧靜與和諧。讓我們傳承和弘揚這些優秀的文化遺產,讓它們在新時代繼續發揮著指引人生方向的重要作用。
二、《聊齋志異》中《橘樹》和《祿數》的原文及白話文故事。
《橘樹》原文
陝西劉公,為興化令。有道士來獻盆樹,視之,則小橘,細裁如指,擯弗受。劉有幼女,時六七歲,適值初度。道士雲:“此不足供大人清玩,聊祝女公子福壽耳。”乃受之。女一見,不勝愛悅,置諸閨闥,朝夕護之惟恐傷。劉任滿,橘盈把矣,是年初結實。簡裝將行,以橘重贅,謀棄之。女抱樹嬌啼。家人紿之曰:“暫去,且將復來。”女信之,涕始止。又恐為大力者負之而去,立視家人移栽墀下,乃行。
女歸,受莊氏聘。莊丙戌登進士,為興化令,夫人大喜。竊意十餘年,橘不復存;及至。則橘已十圍,實累累以千計。問之故役,皆雲:“劉公去後,橘甚茂而不實,此其初結也。”更奇之。莊任三年,繁實不懈;第四年,憔悴無少華。夫人曰:“君任此不久矣。”至秋,果解任。
《橘樹》白話文故事
陝西有位劉公,在興化做縣令。有個道士來獻上一盆樹,一看,是一棵小橘樹,細細的像手指一般,劉公拒絕不收。劉公有個小女兒,當時才六七歲,正好過生日。道士說:“這盆樹不足以供大人您賞玩,姑且藉此祝女公子福壽吧。”劉公這才收下。女兒一見到這棵橘樹,特別喜愛,把它放在自己的閨房裡,從早到晚守護著,唯恐它受到損傷。劉公任期滿了,橘樹已經有一把多粗了,這年開始結果實。收拾行裝準備離開時,因為橘樹太重帶著不方便,就打算不要了。女兒抱著橘樹嬌聲啼哭。家裡人哄她說:“只是暫時離開,很快就會回來的。”女兒相信了,才止住了眼淚。又擔心被力氣大的人扛走,就站在那兒看著家人把橘樹移栽到臺階下,這才離開。
女兒回來後,許配給了莊氏。莊氏在丙戌年考中進士,做了興化縣令,夫人十分高興。暗自心想過了十多年,那棵橘樹應該不再存在了;等到了那裡,只見橘樹已經有十圍粗,果實累累數以千計。問以前的差役,都說:“劉公離開後,橘樹長得很茂盛但不結果實,今年才第一次結果。”夫人覺得更奇特了。莊縣令任職三年,橘樹年年果實豐碩;到了第四年,橘樹變得憔悴,沒有多少花果。夫人說:“您在這兒任職不久了。”到了秋天,果然被解任。
《祿數》原文
某顯者多為不道,夫人每以果報勸諫之,殊不聽信。適有方士能知人祿數,詣之。方士熟視曰:“君再食米二十石、面四十石,天祿乃終。”歸語夫人。計一人終年僅食麵二石,尚有二十餘年天祿,豈不善所能絕耶?橫如故。逾年,忽病“除中”,食甚多而旋飢,一晝夜十餘餐。未及週歲,死矣。
《祿數》白話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