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車隊駛下官道,在路旁一處開闊地停下。
乘客們紛紛下車,舒活筋骨。隨從們則幫著樊樓的夥計搭起簡易的爐灶,準備午飯。
這可是難得的待遇,樊樓第一廚範良親自動手。上次他們去少林寺可沒有這種好事。
樊樓是真下本錢啊!不過也難怪,除了王大衛,樊樓幾個東家家的公子也在隊伍裡。很合理。
宋制,二十里一小驛,只能歇腳,兼提供簡單的食水;六十里一大驛,才有相對完善的服務。
六十里,是行人一天的腳程。在宋代,一路同行就真的是一路同行,除非有人中途生病。
四輪車快,稍微加把勁兒,一天一百二十里也能做到。但是王大衛不同意,原因自然是隊伍裡有女眷,他不想太辛苦。
只是這個原因他沒敢說出口,因為有曹七。凡是跟性別有關的論調最好提都不要提,誰也不知道哪句話就能把她給惹毛了。
王大衛不說,於是這幫“聰明”的傢伙自然就想到了“真正”的原因:他們這支車隊只是明面上、看得見的隊伍,還有一支看不見的隊伍在跟他們同行。
那支隊伍雖然也能造四輪車,但是為了隱藏身份,他們只能用傳統的方式行進,一天六十里。
與那支隊伍同行還是很有必要的,不然哪有《西遊記》可看?
王大衛在享用午餐的時候,汴梁城裡卻有一批人正在忙著吵架,顧不上吃飯。
不過他們都是鐘鳴鼎食之輩,餓上一頓也不算什麼。
吃飯哪有吵架過癮?
吵架的起因是樞密使文彥博彈劾韓絳。
老文認為,西北那邊搞成現在這個樣子,完全是韓絳一手造成的,若不對其嚴厲懲處,則朝廷威嚴將蕩然無存。
韓絳也不是孤家寡人。韓絳的父親韓億曾在仁宗朝做過參知政事,兩代高官,門生故吏自然少不了,這些人紛紛跳出來為韓絳辯解。
理由這東西,只要肯找,總是不缺的。
有人辯解,自然有人繼續發難,於是雙方就吵了起來。而且越吵越熱鬧,越吵參加的人越多。
其中不乏有人真心覺得這一切都不是韓絳的問題。韓相都已經親臨前線督戰了,那些丘八怎麼就不能體諒韓相的苦心呢?
吵架嘛,自然是要歪樓的。漸漸地,吵架的焦點就轉移到了變法上。
這下更熱鬧了。噴韓絳,大家不過是順水推舟噴上一句;噴新法,那大家可以發自肺腑地噴上一整天,都不帶重樣的。
目標換了,不少參與吵架的人也隨之轉換了立場。有人貶韓絳,卻支援新法;也有人維護韓絳,卻認為新法才是罪魁禍首。
唇槍舌劍,你來我往,好不熱鬧。文德殿儼然成了菜市場。
王安石自始至終一言不發;文彥博挑起話頭之後也再未發表任何看法。
趙頊坐在上面,認真聆聽每一位大臣的發言,面無表情。反正他坐著,別人都站著。不急。
趙頊不急,底下卻有人著急。韓絳的弟弟、開封知府韓維如芒在背,心中百轉千回
同一時間,西王莊的空地上,還有一人愁得吃不下飯。
董群面臨一個難題,他想把西王莊建設得富麗堂皇、氣勢恢宏,以此來彰顯董家的實力。憑藉鋼筋和水泥,做到這一點完全不是問題。
但是,僭越這個詞就成了他邁不過去的門檻。
在大宋,什麼身份的人住什麼等級的住宅有嚴格規定。超出規定即為僭越。
雖說這種現象很普遍,官府也基本上睜一眼閉一眼。那是因為那些人做得不算太過分,追究起來也沒多大意思。
但西王莊要是按照當初幾人留下的設想建設,那可是大大的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