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可惜這位摸金校尉後來投靠日本,做了漢奸,否則他也算抗日愛國將領了。
526【文物南遷】
一月上旬和中旬,前後相差不到七天,婉容、廖雅泉先後順利生產,而且她們生的都是兒子。
周赫煊這次沒有勞煩國學大師們幫忙,他自己翻著《楚辭》給兒子取了名字。次子叫“碩明”,意為“天光大亮”;三子叫“揚”,意為“揚帆前進”。
如今長城抗戰正打得艱苦,周赫煊給兒子們取的名字,都是對中國未來的美好祝願。希望中國早日迎來朗朗乾坤,今後更是一帆風順,重新屹立在世界列強之林。
今年的一月真是多事之秋。
3號,山海關被日軍攻破。
4號,德國首都爆發十萬人反納粹遊行。
5號,前美國總統柯立芝去世。
7號,共黨的臨時中央從上海被迫遷到瑞金。
10號,日本陸軍部追加滿洲方面3000多萬元預算。同一天,共黨公開闡明抗日救國的主張。
15號,美國政府通告諸國,不承認偽滿洲國的合法地位。
22號,常凱申親自到南昌指揮“剿匪”。
30號,希特勒正式上臺出任德國總理,德意志第三帝國形成。
1月30號,也是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北平分會,正式成立的日子。周赫煊提前一天出發,準備當晚住在清華大學的工字廳,翌日直接跑去開會。
至於為啥不住北大宿舍?
當然是因為清華的住宿條件更好啊,北大那邊的教師宿舍連三流旅館都不如。
來到清華以後,周赫煊本來打算找王國維、李濟等人敘舊嘮嗑,結果他們全都不在學校,聽說已經在故宮住了大半個月。
故宮的首批文物要南遷了!
周赫煊連忙跑去看熱鬧,只見太和殿前堆滿了木箱。南京國民政府前農礦部長、前教育部長、現任故宮博物館館長易培基,正在親自指揮文物裝箱,馬衡、王國維、李濟等人則在做技術方面的指導。
“寅村兄,情況還順利吧?”周赫煊上前問道。
易培基心焦火燎地說:“忙活了半年之久,只整理出2千多箱文物,時不我待啊!”
故宮文物的南遷計劃,早在九一八事變爆發時就提出了,主導者就是眼前的易培基。他深知民國政府是什麼尿性,害怕日本佔領北平後會劫掠文物,因此迫不及待的想要把故宮南遷。
去年日本攻打上海的時候,北平政務委員們開會,提出拍賣文物以購買500架飛機的決議。易培基、馬衡等人四處奔走,最終在張學良的支援下,平息了拍賣文物的風波。
整個故宮文物南遷計劃,也是在張學良的別墅裡制定的。張學良雖然喪權辱國丟失了東北,但在保護文物上面出力頗大,沒有張學良的支援,故宮文物很可能遭到滅頂之災。
搬遷文物的難度非常大,第一批(2千多箱)南遷的故宮文物,光是打包就用了半年之久。
即便是馬衡、李濟、王國維等專業人士,對於大規模的文物搬遷也毫無經驗。他們召集古玩行家們群策群力,研究嘗試出最穩妥的方法,每箱文物至少有草紙、棉花、稻草和木箱四層防禦,保證不論發生翻車、進水等各種情況都不會受損失。
難度更大的是,如何保證文物經過長途跋涉不丟失!
易培基對此做了非常嚴格的佈置,文物南遷之前,每一件都進行了清點、核對、編號、造冊,由專家、公務員和領導組成負責組,按照文物門類進行分類,記錄人、稽核人、唱票人、監理人都要簽字,每個箱子也有單獨編號。只要丟失其中一箱或一件文物,都能準確的找到責任人。
前後五批珍貴文物南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