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黑暗騎士》帶來的巨大成功來說,在克里斯多福·諾蘭不會合作的情況下,華納兄弟選擇扎克·施耐德,似乎也是個非常正確的決定。
最起碼,能讓成功的模式和風格,在以後的dc漫改電影當中延續下去。
《守望者》的影像風格,就受到了《黑暗騎士》非常明顯的影響,其濃厚的黑暗風格從開場第一秒就顯現無遺。
黑暗風格是影片的一大特色,另一大特色就是作為dc漫畫鐵桿粉絲的扎克·施耐德,讓影片最大程度的忠於了漫畫。
之前媒體採訪的時候,扎克·施耐德也提到過這一點,表示力求保持忠實於原著和原作者:「就目前來看,他們的創意經受了時間的考驗。」
這究竟是好是壞,很難說得清楚。
這對於漫畫迷來說是一大盛事,扎克·施奈德秉承著忠於原著的原則——原著漫畫凸顯性與暴力的元素,是對超級英雄漫畫傳統的一種打破,而電影版跟隨這樣的設定,充滿極度血腥的鏡頭,也可謂是對超級英雄電影的一種突破;電影版不但沿用了原著的構架,甚至在鏡頭設定方面都保持與漫畫中的一致性。
很多路人則表示不太友好,尤其是電影中穿插一部漫畫的情節,雖然高度還原了漫畫,但路人觀眾卻覺得這段有些多餘。
好在扎克·施耐德沒有完完全全按照漫畫拍攝,成功串聯起了眾多漫畫的經典場景,總不至於叫人一頭霧水。
不可否認的是,還有部分看過《守望者》又熟悉漫畫的影迷會有一種錯覺:扎克·施耐德彷彿害怕在影片中留下自己的印記,它更像是一次翻譯而不是從一種媒體向另一種媒體的轉換,這讓原著漫畫的一些瑕疵變得更加明顯。
漫畫不是電影。
實際上,曾經的漫威系列電影做的最為明智的一個決定,就是對漫畫大刀闊斧的改動,儘管產生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比附反派都是一個個弱智逗比,卻保證影片的大眾性,大大降低了影院的准入門檻。
曾經華納兄弟和扎克·施耐德的做法呢?反而是不斷提高dc超級英雄電影的准入門檻,最後甚至讓路人觀眾徹底懵逼。
從這部《守望者》上來看,華納兄弟和扎克·施耐德已經走上了這條無比正確的道路。
總之,這部電影,扎克·施耐德還沒有走上極端,也算初步解決了一個難題——如何保留《守望者》原著中多層次多人物的豐富性以滿足漫畫粉絲的渴求,另一方面,要在影片中做足鋪墊,以保證更多並不瞭解原著的觀眾願意坐下來觀看這部片長有160分鐘的r級電影。
這個關於「超級英雄」的故事並不普通,它描寫了一個充滿罪惡和陰謀的世界,「超級英雄」們遭到放逐,他們最重要的不是拯救人類,而是要在極度的焦慮、虛無與失落中拯救自己。
即便如此,《守望者》的口碑也如同《斯巴達三百勇士》一樣,不可避免的分裂了。
雖然沒有《暮光之城:新月》那樣誇張,除了10分就是1分,但比起寶哥的《吸血鬼獵人林肯》也不遑多讓。
喜歡的人捧到天上去,不喜歡的一片罵聲。
漫畫題材,特別是超級英雄漫畫的電影改編作品一向被看作是專門撈錢的商業之作。
近年來根據超級英雄漫畫改編的電影作品,有像《蜘蛛俠》、《鋼鐵俠》和《黑暗騎士》這樣大獲成功的,也有像《綠巨人》和《超膽俠》這樣撲街的。
但有一點很明顯,圈內也有專門的分析,即便是商業撲街的超級英雄電影,票房也不是特別差。
《守望者》在3911家影院開畫,規模是r級超級英雄電影最多的一次,華納兄弟似乎也想把這部影片,打造成比扎克·施耐德上一部《斯巴達三百勇士》更加賣座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