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飛的出現,恰恰創造了機會。
其實奈飛對於電影製作、發行的便利不僅於此,比如它可以輕鬆連線國內外製作、發行資源,拉長一部電影的生命週期;以前發行一部電影要做複製,複製要僱人送到各地影院,影院要花錢維持運營,一系列成本都很高,數位化只降低了一部分環節的成本。
而透過網路平臺發行一部電影,不需要做複製,不需要鋪太多硬廣,不需要中間商,連電影院都省了。
那麼有些電影院是不是要倒閉?顯而易見。
所以,曾經奈飛參加坎城電影節,讓法國人彷彿見到了德軍入侵一般恐慌。
因為受到奈飛衝擊最大的,恰恰是最喜歡保持所謂傳統而不講究與時俱進的藝術影院。
藝術影片不需要多好的放映裝置,甚至大銀幕與寬屏顯示器播放也不是天差地別。
相反的是,商業影院受到的衝擊反而會小一些,中等規模以上的特效商業片,在影院看與在小螢幕上看差別實在是太大了。
於是,好萊塢與奈飛態度曖昧,甚至合作密切,反觀歐洲的藝術電影圈子,簡直視奈飛為虎狼。
非要列舉藝術片影院放映的優勢,恐怕也只剩「儀式感」這一條了。
在羅南的協調下,奈飛與沙海娛樂和使館影業的交流一直非常順暢,前者能為後者提供一系列市場資料。
截止到去年年底,每天奈飛的使用者產生2000多萬個行為,包括點選、註冊、選片、租賃等,以及300多萬次的搜尋請求,資料庫可以透過這些資料精確分析出使用者最關心什麼題材,最喜歡哪個演員,對哪個鏡頭對念念不忘等等,可謂對每名使用者的口味都瞭如指掌。
這些資料轉到相對論娛樂這邊,很可能就出現這種情況,比如一個熱門ip要拍成電影,大多數粉絲心裡都希望某對男女明星搭檔,就有可能成真。
其實在羅南看來,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之內,相對論娛樂的網際網路影片業務和實體影院放映的業務會共同存在,這可以讓不同型別的電影找到各自最合適的平臺,同時也對院線電影的視聽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對於觀眾來說,全家人週末一起去電影院看爆米花大片,以及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安靜的在平板電腦上看流媒體影片,兩者並不衝突。
而且隨著網路影片平臺製作的電影分類更加明確,北美也會誕生出新的行業規律和相關管理條例,比如影片網站可以圈出一部分大導演、大製作的電影,使之達到4k電影院放映水準,並且和實體院線在逐漸磨合的過程中形成相對平衡的關係。
在這個時代,各行各業都在網際網路化,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作為傳統行業只能學會主動適應,在融合中尋找下一個風口。
以現在的發展形勢,用不了多長時間,好萊塢的「老傢伙們」也會嗅到危機,感受到機遇,意識到流媒體將不可阻擋的成為網際網路時代娛樂化的未來。
曾經羅南的最後幾年,以迪士尼、華納、環球為代表的各大傳統電影公司競相發布建設自家流媒體平臺的計劃。就連亞馬遜、蘋果等科技公司也希望藉助資源優勢開拓流媒體市場,分享新時代的影視內容紅利。
現在相對論娛樂和奈飛能夠快一步,未來就有可能佔據行業能更大的優勢。
羅南曾經仔細分析過,那時真正能與奈飛在流媒體上抗衡的,無疑是華特迪士尼。
原因無他,曾經的迪士尼除去迪士尼本身的優勢,後面又手握皮克斯,收購漫威漫畫,吞併盧卡斯影業,擁有好萊塢最熱門和優質的內容。
內容則是流媒體展開業務的基礎。
但現在,除了皮克斯工作室,其他公司和內容距離迪士尼還非常遙遠。
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