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先奪山的慣例;採取猛虎掏心的戰術;開啟城西走廊;從西門一竿子插進城中。
王近山宣佈;打襄陽開特例;為三件事設三個特等功:登城第一名;繳獲四門迫擊炮;活捉康澤。
十三日;六縱四十九、五十團控制了攻擊西門的唯一通道大石橋。六縱十八旅同時攻佔了城東北角陣地;將桐柏軍區二十八旅接應過漢水;從而對襄陽城形成了鉗形合圍攻勢。
就在襄陽城岌岌可危的時候;蔣介石給康澤發來電報;命令康澤把城外各山頭全部放棄;守軍退入城內堅守待援:“共軍必無遠射炮和重武器;棄山守城;固守待援。”蔣介石的這一命令給襄陽守軍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令人吃驚的是蔣介石不但認為襄陽的“危險期已將過去”;而且還信誓旦旦地說“只要信賴餘言”定會逢凶化吉:
南北兩方援軍最遲必於二十日前趕到襄陽;中正負責督促;勿念。至電中(指康澤致蔣介石電報)所述匪部裝備與戰況;以餘判斷;認為危險期已將過去。匪逼至襄樊外圍各據點;激戰惡鬥已達數晝夜。匪部攻勢之損失;將比我軍傷亡更大。而且對方作戰皆無後方;彈藥之接濟;照屢次戰役之經驗;匪部彈藥決不能持久三日至五日時間。尤其各種炮彈之補充更為缺乏。在過去數日之激戰;其槍炮攻勢雖甚兇猛;但其炮彈必因爭奪外圍山地消耗殆盡。何況山炮之威力並不能轟破我堅固城牆耶!故此次如我決心退守城內;集中全力防禦匪部來攻之辦法;則必能擊退匪部;確保安全;有時且可乘機轉為攻勢;殲滅疲乏之殘匪;況且有我空軍晝夜來助戰;非匪之可能及也……只要信賴餘言;堅忍鎮定;匪雖兇橫;其如何乎!
白崇禧堅決反對棄山守城;認為有違“居高臨下、恃於形勢”的軍事原則。他嚴令康澤立即奪回丟失的真武山;恢復城南山頭的防禦陣地。但是;康澤是蔣介石的親信;是蔣介石專門派來坐鎮襄陽的;他沒有理會白崇禧的命令;於十四日中午將外圍虎頭山、羊牯山的守備部隊全部撤進了城內。
導致襄陽城防最後瓦解的致命決策生效了。
戰後;白崇禧司令部的戰役總結將矛頭直指蔣介石:“襄陽城西南各高地能瞰制全城;羊牯山離我城西南角僅四百公尺;輕重機槍及火炮可以縱射西南城垣;瞰制南面城垣;誠為陣地之鎖匙部。自放棄西南各高地之次日晚;匪即突破城防工事。守山地幾十日匪攻不下;退守城內一日即被攻陷;足證放棄西南高地之失策。”
但是;襄陽終究是白崇禧的地盤;一旦失守會對他的後方構成威脅;因此他還是決定派兵增援。就白崇禧的兵力部署而言;駐守南陽的王凌雲兵團距離襄陽最近;所轄整編第九、第十五師也有戰鬥力;但是白崇禧顧慮劉伯承圍點打援的慣用戰術;擔心劉伯承的主力正在某個地方等待王凌雲出動呢;於是不敢從南陽出援。唯一可以出動的是駐守信陽整編第七師和駐守確山的整編二十師。這兩個師如果出動;從信陽向西北走沁陽;再折向西南走唐河、新野;五天即可到襄陽;但是這條路線要經過共產黨解放區;且中途還有唐河和白河阻隔——敵前渡河乃兵家之忌;白崇禧認為十分危險。於是;他選擇了一條怪異的增援路線:由河南的駐馬店、確山和信陽乘火車到湖北的孝感;然後從孝感一路向北;步行經應城、京山、鍾祥;過蠻河;由宜城到達襄陽。——這條路線乘車至少兩天;步行至少七天;即使銜接迅速;行軍急促;到達襄陽也需十天。白崇禧對這個決策的解釋是:遠敵渡河出乎共軍預料;且增援部隊沿途只過他的控制區;定會十分安全。其實;白崇禧的真正意圖是:一旦襄陽失守;增援的部隊可以控制宜昌一線;以防共產黨軍隊南渡長江。——襄陽是白崇禧的地盤;守軍長官卻是蔣介石的人;想守地盤又不願意救人;白崇禧在這種矛盾中很難下定必救襄陽的決心;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