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保持高速移動中與步陣配合。失去了速度優勢,騎陣的威力至少會下降大半,衝擊力可就沒了。
眼下雙方投入戰場的戰陣總數已經超過了八十個,就算單個戰陣的面積不大,八十多個戰陣同時交戰,還是佔據了相當大的一片區域。
洛倫佐投入騎陣的時候,已經儘量選擇了一個己方戰陣密集的方向衝,一路衝一路收攏己方戰陣。可到最後,他也只收攏了二十幾個戰陣,同時擊垮了對方三個戰陣。而暴巖領剩下的二十幾個戰陣,則被迪福抓住機會擊中優勢兵力給打垮了。
早在做出騎陣出擊的選擇時,洛倫佐就預計到了類似的結果:己方無全域性指揮,騎陣再強,對方完全可以暫時讓開騎陣衝擊的道路,只以少數兵力牽制,而用優勢兵力把己方照顧不到的戰陣儘快擊垮。這樣的話,雙方的戰損比,恐怕會很懸殊。
可對手只用三個戰陣就交換了自己二十幾個戰陣,還是有些出乎洛倫佐的意料。他原本估計交換比可以達到二比一的。只要能打垮對方十個左右的戰陣,這一戰還有的打。
可惜對方的戰陣強的讓洛倫佐有些意外。面對騎陣衝擊,對方的戰陣固然是節節後退,卻韌性十足,感覺已經搖搖欲墜了可就是不墜。
大家都是貴族,沒有拼死戰鬥的必要,擋不住瞭解散戰陣退出戰鬥即可,雙方誰也不會揪住認輸的人往死裡打。
所以,那些不肯退出戰鬥的戰陣,顯然並沒有被騎陣逼到必須認輸的地步。但親自下場的洛倫佐很清楚,騎陣的威力已經發揮得很充分了,一般戰陣早該被擊垮,對方還能堅持,確實很強。
除了戰陣強,對方的指揮也很穩。面對洛倫佐這樣孤注一擲的進攻,應對起來其實不需要太高明的指揮,一般水準的戰場指揮官也知道如何應對:穩住陣腳,別被這種突擊打亂部署,以少量兵力牽制對手鋒芒,集中優勢兵力吃掉對方失去指揮的零散戰陣。
但問題的關鍵是你要穩得住才行。洛倫佐本可以選擇投入兩個騎陣帶其他戰陣突擊,自己留在山包上繼續指揮。但洛倫佐判斷:只投入兩個騎陣的話,不足以撕開對方的戰線,即使有指揮,己方也只能陷入苦戰。
所以,洛倫佐才選擇了全軍突擊,希望能打亂對方的指揮,大家來通亂戰。
“很可惜,對方的指揮始終很穩。”洛倫佐不無遺憾的想,“有這麼強的戰陣,在騎陣的衝擊下要穩住,倒也不算太難。只是自己的選擇恐怕又出了偏差,早知如此,應該讓兩個騎陣出擊,保留全域性指揮的。”
戰場態勢沒有陷入亂戰,雙方的交換比又如此懸殊,洛倫佐的指揮失誤,讓勝利的天平加速向泰坦領那邊傾斜。
收拾完暴巖領的零散戰陣,迪福的調整很快到位,三十幾個戰陣配合著堵住騎陣騰挪的道路,並開始逐步向內壓縮。洛倫佐的三個騎陣活動空間越來越少,逐漸只能圍繞著己方抱成團的步陣打轉了。
這個時候,暴巖領剩下的二十幾個戰陣集中在一起,到時帶來一個額外的好處:洛倫佐恢復了對整個戰場的全域性指揮。至少,他自己的部隊都在他的視野範圍內,抱成團形成了內線防禦的態勢,調動起來很方便。
迪福把戰陣調整到位,沒有馬上進攻,而是派人勸降。此時暴巖領的軍隊已經處在絕對劣勢,認輸不算特別難以接受的事。
可惜,洛侖佐不這樣想。他覺得自己的戰場指揮居然輸給了一名自由貴族,臉面上實在下不來。個人實力和小團體作戰可以在冒險中磨鍊,但戰場指揮沒有家族的支援,根本沒法練呀!自由貴族就算有那個天份,沒相應的物質支援,憑什麼有高明的戰場指揮水準?
嗯,直到現在,洛倫佐仍不清楚自己的對手是誰。他只聽周邊家族的人說過,上次羅賓召來幾百自由貴族助戰,還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