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提道人”之類的相關內容,會是什麼樣的困難。所以,我們在探討一下“須菩提祖師”的問題上,可以忽略《封神演義》一書對於《西遊記》因素。因為這根本上就是一個滑稽可笑的設定。
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就結合《西遊記》中對須菩提祖師的描述,從歷史、宗教沿革的角度,以及《西遊記》和作者吳承恩的相關情況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在《西遊記》中“謗道敬佛”的立意和對“三教出一門”之說的認同
《西遊記》的立意“謗道敬佛”,關於這個問題,有很多這方面的研究文章,認為與吳承恩的身世和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吳承恩幼時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但屢試不第,使他開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慮社會人生的問題。而當時的社會環境如在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6)時期(嘉靖年間1521——1566年),朝政荒亂,除奸臣嚴嵩父子亂政外,明世宗朱厚熜沉迷於丹鼎之術,一些方士也參與朝政。如陶仲文、邵元節、王金、陶仿、劉文彬、申世文、高守忠、陶世恩等等。其中陶仲文則是官至禮部尚書,封恭誠伯。在不能直接發洩對朝政看法的情況下,作者只能在書中渲洩一種情緒,這種情緒在書中就體現在“敬佛謗道”。
在《西遊記》一書中,“敬佛謗道”的內容可以說比比皆是。如面對孫悟空大鬧天宮,道教的神明百般無奈,而佛祖如來則是隻手定乾坤;作者在書中多處渲染佛法無邊,如其在《西遊記》第十二回借觀音菩薩之口說道“……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而道教則成了作者貶損的物件,如“銀角大王”就裝做年紀高大的跛腳道士(書中的“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本身就是太上老君看金爐和銀爐的童子);侵佔烏雞國王位的青毛獅子冒充的則是全真道士;車遲國裡的三個被國王奉為國師的虎、鹿、羊道士;佔住解陽山破兒洞落胎泉的牛魔王的兄弟;給唐僧師徒下毒的蜈蚣精,比丘國攛掇國王用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做長生不老藥引子的國丈等等,在書中這些做壞事的妖怪都是以道士的面目出現。而道教的重量級神明玉皇大帝在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則是一付孱頭作派。代表性神明太上老君和在書中被稱為全真宗師的鎮元子也被孫悟空笑為“小家子樣”。這還在其次,在第四十四回《法身元運逢車力心正妖邪度脊關》裡,作者假豬八戒之手,將三清聖像扔進“五穀輪迴之所”(茅廁),還讓豬八戒唱個頌子戲謔道:“三清三清,我說你聽:遠方到此,慣滅妖精,欲享供養,無處安寧。借你坐位,略略少停。你等坐久,也且暫下毛坑。你平日家受用無窮,做個清淨道士;今日裡不免享些穢物,也做個受臭氣的天尊!”
在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強欺正法心猿顯聖滅諸邪》裡,作者則借車遲國國王之口,對道教(特別是“丹鼎”類教派)更是進行了無情的嘲諷和抨擊,如:只見“那國王滿眼垂淚,手撲著御案,放聲大哭道:‘人身難得果然難,不遇真傳莫煉丹。空有驅神咒水術,卻無延壽保生丸。圓明混,怎涅槃,徒用心機命不安。早覺這般輕折挫,何如秘食穩居山!’這正是:點金鍊汞成何濟,喚雨呼風總是空”。而做為道教代表性神明的太上老君在書中則成了為玉帝煉製丹藥之類的角色,還常被孫悟空這隻猴子叱為“老官”,如在第三十五回《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獲寶伏邪魔》裡,孫悟空就指責太上老君:“你這老官兒,著實無禮,縱放家屬為邪,該問個鈐束不嚴的罪名”。而這個在書中被描述為當年拿著金鋼琢過函關化胡為佛的道祖,不僅不慍不怒,反而以一種侷促地口氣解釋道“不干我事,不可錯怪了人。此乃海上菩薩問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託化妖魔,看你師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
作者在書中對道教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