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荃等人皆不是有遠大謀略的政治家,其實都是些打仗為金錢的財迷軍頭。清廷很知趣,見逼曾國藩裁軍辭餉的目的達到,果然不再追問天京金寶下落。由此,曾國荃等人破釜沉舟的造反之心,一下子散入九天之外。
不久,沒經曾國荃本人同意,曾國藩擅自上專折,&ldo;代替&rdo;老弟請求&ldo;回籍養病&rdo;,更讓清廷完全放下一顆心。
綜觀曾國藩一生,性格方面也有個由剛而柔的變化過程。鹹豐元年,曾國藩主動上章批評皇帝,惹得鹹豐帝大怒,幾欲加罪於他。鹹豐四年湘軍攻佔武昌得大功,清帝收回任他署理湖北巡撫的成命,曾國藩憤懣欲狂。延至鹹豐七年,曾國藩大鬧&ldo;情緒&rdo;,先是不待詔而回家奔喪,而後又在守制之時主動向朝廷要江西巡撫官職,大掉&ldo;理學大師&rdo;的份兒,致使左宗棠等人對他大肆抨擊。輿論抨擊下,老曾驚愧成病,從此得上神經衰弱,幾乎整夜睡不著覺。
也恰恰從彼時起,曾國藩幡然改悟,從剛愎逼人一變為圓融通達,對上對下日益恭謹,逐漸鍛鍊成官場上罕見的老油條,且果然是&ldo;退一步海闊天空&rdo;,一次又一次以退為進,終未成為&ldo;權臣&rdo;而遭族誅之報。
太平天國興起以來,內憂外患之中,清廷中庶族地主與滿蒙權貴派之間一直勾心鬥角,內鬥不止。庶族地主派以林則徐、張亮基、吳文鎔、曾國藩、左宗棠等人為代表,滿蒙權貴派以勝保、僧格林沁、官文、崇綸等人為代表。庶族派屬實幹型別,不少人急功近利,很想有番作為。權貴派恃於出身,驕橫跋扈,對漢人心懷猜防。雙方傾軋中,前期權貴派一直得勢,比如吳文鎔之死(被崇綸逼出城),曾國藩之抑,左宗棠之被逮(差點被官文以&ldo;惡幕&rdo;罪名殺頭),袁甲三被斥(勝保大力排擠),唐巡方被黜(僧格林沁秘密派富明阿參劾這位安徽的漢人巡撫),無不顯示出權貴派力量的囂張。胡林翼所以能守於湖北巡撫之任,如果不委曲求全奉迎時任湖廣總督的滿人官文,按月奉大把銀兩當例來&ldo;孝敬&rdo;,想必他也在任不能長久。
好在滿蒙權貴派內部也非鐵板一塊,比如鹹豐帝寵臣肅順明裡暗裡一直幫襯漢人庶族派。隨著鎮壓太平天國過程的延續,清廷高層深刻意識到漢人庶族派的重要性。即使到了慈禧婦人當政的時代,仍舊大力依靠這些人來鎮壓太平軍和捻軍。雖然處處被轄制、防範,但越來越多的地方大權逐漸為領兵作戰的湘軍、淮軍將領所得。這些昔日耕田平居的讀書漢,正因太平軍的勃然而興,才有機會跨馬持槍赴江南,十餘年間不少人步步高昇,因戰功而躍升為封疆大吏。
當然,慈禧婦人,臨政初期很有政治手腕。如果她在天京陷落後即卸磨殺驢,逼得湘軍與朝內外漢人庶族派走投無路,這些人沒準狗急跳牆,曾國藩可能提前幾十年上演袁世凱式的&ldo;逼宮&rdo;大戰。清朝最後之亡,究其實也,亡就亡在攝政王載灃乃一短視王公,死力排斥袁世凱,終致覆國之後果。
千萬軍民頸中血,染得湘軍頂戴紅。
附一:幹王洪仁玕自述與詩句
(說明:洪仁玕供詞,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獻部實藏七件。他被俘後,先在席寶田軍營有一件&ldo;問供&rdo;,一件&ldo;親供&rdo;。被解送到江西首府南昌後,在南昌府有三件&ldo;問供&rdo;。隨後由沈葆楨提訊,有一次供詞。這六件文獻中,在席寶田營的&ldo;親供&rdo;,原題簽&ldo;抄呈偽幹王洪仁玕親書供詞&rdo;,是據原親書、供詞的抄件。
除以上六件外,還有一件親筆書寫的供詞。親供原稿自稱&ldo;本藩&rdo;,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