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邪留而不去。有熱則化而為膿。無熱則為肉疽。
凡此數氣者。其發無常處。而有常名也。
此虛邪傷氣而病形也。寒與熱搏者。形中之陰陽二氣也。蓋形舍氣。氣歸形。形氣之相合也。是以傷形則病
氣。傷氣則病形。結氣歸之者。寒熱相搏之氣。歸於邪留之形所也。凡此數氣者。其發無定處。而有肉枯骨蝕筋溜昔瘤之定名也。末章論邪氣病形。則真氣去而營衛傷。蓋真氣者。出入於節之交。遊行於面板肌腠之間者也。
卷九
衛氣行第七十六
屬性:黃帝問於岐伯曰。願聞衛氣之行。出入之合何如。伯高曰。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
卯酉為緯。天週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為緯。虛張為經。是故房至畢為陽。昴至心為陰。陽主晝。陰主夜。故衛氣之行。一日一夜五十週於身。晝日行於陽二十五週。夜行於陰二十五週。周於五髒。是故平旦陰盡。陽氣出於目。目張則氣上行於頭。循項下足太陽。循背下至小趾之端。
其散者。別於目銳 。下手太陽。下至手小指之間外側。其散者。別於目銳 。下足少陽。注小趾次趾之間。以上循手少陽之分側。下至小指之間別者。以上至耳前。合於頷脈。注足陽明。以下行至跗上。
入五趾之間。其散者。從耳下下手陽明。入大指之間。入掌中。其至於足也。入足心。出內踝。下行陰分。複合於目。故為一週。(髒字舊本誤作歲今改正)
歲有十二月者。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一晝一夜。日隨天道環轉。繞地一週。而過一度。
歲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一周天。日有十二辰者。夜半為子。日中為午。日出為卯。日入為酉。子位於北。
午位於南。卯位於東。酉位於西。子午為經。卯酉為緯。天週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
是二十八宿。分位於周天
之三百六十五度也。房位於卯。昴位於酉。虛位於子。張位於午。房昴為緯。虛張為經。房度在卯。
畢度在酉。房至畢為陽者。日隨天道。自東而西。漏下二十五刻。日正中而行至張度。又二十五刻。
而行至畢度。此晝日行於陽也。昴度在酉。心度在卯。昴至心為陰者。日隨天道。自西而東。繞地環轉。漏下二十五刻。夜正中而行至虛度。又二十五刻。行至心度。此夜行於陰也。衛氣之行。一日一夜。五十週於身者。謂營行脈中。衛行脈外。循臟腑之手足十二經脈。與督脈任脈陽蹺陰蹺之脈度而行。一呼一吸。脈行六寸。水下二刻。計二百七十息。脈行十六丈二尺為一週。晝行二十五週。夜行二十五週。總屬此十六丈二尺之脈度。無分陰與陽也。其晝行於陽二十五週。夜行於陰二十五週。周於五髒者。晝行於三陽之分。夜行於五臟之陰。與循經而行者。各走其道。蓋衛氣之循經而行者。是脈內之營氣。交相循度環轉。晝行於陽。夜行於陰者。與脈外之營氣。相將而行。晝行於面板肌腠之間。夜行於五臟募原之內。與晝夜循行十六丈二尺之經脈五十週者不同也。是以平旦氣出於陽而目張。暮則氣入於陰而目瞑。故下文曰。日行一舍。人氣行一週。與十分身之八。蓋言日行一舍。
衛氣之循度而行者。環轉於十六丈二尺之一週。與行於三陽之分者。亦一週也。夫衛氣之晝行於陽。
夜行於陰者。應日隨天道繞地環轉。衛氣之循經而行者。應月與海水之盛虧於東西。故曰人與天地參也。與日月相應也。
按、厥論曰。陽氣起於足五趾之表。陰氣起於足五趾之裡。陽明者。表也。為之行氣於三陽。而衛氣者。陽明水谷之悍氣。合於陽明之頷脈。下行至足跗上。是以衛氣之上入於五趾之間者。合陽明而入於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