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而視壽夭者。必明乎此。立形定氣。而後以臨病患。決死生。黃帝曰。
餘聞壽夭。然以度之。伯高答曰。牆基卑。高不及其地者。不滿三十而死。其有因加疾者。不及二十而死也。黃帝曰。形氣之相勝。以至壽夭奈何。伯高答曰。平人而氣勝形者壽。病而形肉脫。
氣勝形者死。形勝氣者危矣。(顴音權 音窘度入聲)
此論人秉天地陰陽。生成此形氣。有壽夭之不同也。任、當也。果、成也。此天之生命。立形定氣。故形與氣相任則壽。不相任則夭。夫人皮應天。人肉應地。故皮與肉相果則壽。不相果則夭。形謂皮肉筋骨。血氣經絡。應經水氣脈。通貫於地中。故勝形則壽。不勝形則夭。人之形氣。
天命所生。面板緩者。天道之元亨也。是以緩則壽而急則夭。脈乃精血神氣之所遊行。故形充而脈堅大者為順。脈小以弱者。榮衛宗氣俱衰。衰則危矣。夫腎秉先天之陰陽而主骨。顴乃腎之外候。故顴不起者骨小。骨小則夭。此先天之氣薄也。脾主地而主肉。肉堅者壽。不堅者夭。此後天之土基有濃薄也。此天之生命。所以立形定氣而視壽夭者。
必明乎此。先立形定氣。而後以臨病患。決死生。天年篇曰。以母為基。以父為 。人之壽百歲者。
使道隧以長。牆基高以方。牆基者。面部之四方也。地、地閣也。牆基卑。高不及地者。四方之平陷也。此人秉母氣之薄。蓋坤道之成形也。天年篇曰。人生三十歲。五臟大定。不滿三十而死者。
不能終地之五行也。其有因加疾者。不及二十而死。不能終地之生數也。平人氣勝形者壽。謂地基固宜博濃。而氣更宜勝形。蓋萬物資始於天。而天包乎地之外也。病而形肉脫。氣勝形者。邪氣勝也。形勝氣者。正氣脫也。
黃帝曰。餘聞刺有三變。何謂三變。伯高答曰。有刺營者。有刺衛者。有刺寒痺之留經者。黃帝曰。刺三變者奈何。伯高答曰。刺營者出血。刺衛者出氣。刺寒痺者內熱。黃帝曰。營衛寒痺之為病奈何。伯高答曰。營之生病也。寒熱少氣。血上下行。衛之生病也。氣痛時來時去。怫愾賁響。風寒客於腸胃之中。寒痺之為病也。留而不去。時痛而皮不仁。(愾音戲)
夫形舍氣。氣歸形。形氣之相任也。然下焦所藏之精水。中焦所生之榮衛。所以溫分肉。充面板。濡筋骨。利關節。水隨氣而營運於膚表。環轉無端。如營衛留阻。水道不行。則形氣消索矣。
故刺有三變。變者。使之營運而變化也。榮之血。衛之氣。道之出行於外。寒之痺。使之熱散於內。夫營衛血氣。主出入於外內。故病則止上下行。而為寒熱氣痛矣。若怫愾賁響。此乃風寒客於腸胃之中。蓋以分別營衛之生病。寒痺之為病。本於自生。
非外因之邪也。痺者。閉也。寒痺者。寒水之為病也。腎為水髒而主骨。在外者面板為陽。筋骨為陰。病在陰者名曰痺。留而不去。時痛而皮不仁者。謂腎臟寒水之痺。痛在於外合之骨。而及於皮之不仁。病從內而外也。玉師曰。風寒客於腸胃之中。照應病而形肉脫氣勝形者句。蓋本篇先論秉氣之壽夭。後復論病氣之壽夭。然病氣有二。一因於風寒之病氣。所謂氣勝形者是也。一因於營衛稽留。水道不行之病氣。所謂形勝氣者是也。
黃帝曰。刺寒痺內熱奈何。伯高答曰。刺布衣者。以火 之。刺大人者。以藥熨之。黃帝曰。
藥熨奈何。伯高答曰。用醇酒二十斤。蜀椒一斤。乾薑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種皆 咀清酒中。
用綿絮一斤。細白布四丈。並納酒中。置酒馬矢 中。蓋封塗。勿使洩。五日五夜。出布綿絮曝幹之。幹復漬。以盡其汁。每漬必 其日乃出幹。幹。並用滓與綿絮。復布為復巾。長六七尺。為六七則用之。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痺所刺之處。令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