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鬼打鬼》、《人嚇人》、《人嚇鬼》之後,洪金寶又開始嘗試將殭屍題材融入“靈幻功夫片”中,不過當時洪金寶等人對本土民俗傳說的殭屍顯然沒有信心,而是想西風東漸,打算借70年代風行歐美的“吸血殭屍”吸引香港觀眾的眼球,因此,專門聘請了英國拍殭屍片的高手設計殭屍造型及嚇人橋段……但後來洪金寶、劉觀偉、林正英等人經過一番仔細研究,發覺西洋吸血殭屍的意念始終無法與他們的靈幻功夫融到一處,便放棄了這一做法。
恰在這時,于仁泰與許冠文拍出了一部《追鬼七雄》,影片向中國傳統民俗取經,借“湘西趕屍”為噱頭,以鄭則仕、許冠英的趕屍道士大戰殭屍的情節制造笑料和緊張氣氛,雖不算特別成功,卻啟發了洪金寶、劉觀偉等人。於是,寶禾公司創作組轉而立足本土,深入挖掘民俗趣味,力求影片風格與“鬼打鬼”系列的“功夫·喜劇·靈幻”一脈相承,終於在1985年製作完成了香港殭屍片中具有開創意義的經典之作《殭屍先生》(劉觀偉執導)。
二、《殭屍先生》成濫觴
“香港的殭屍電影只是功夫片的借屍還魂”……香港影評人吳昊先生此話確實一針見血。單拿《殭屍先生》來說,當年功夫片中最常見的民初背景、師徒關係、鬥趣情節都被編劇直接套用到影片中,有關“殭屍”和“茅山術”的具體細節則極具民間色彩,用糯米、墨線、桃木劍、黃紙符降制殭屍的民俗傳奇手法都被《殭屍先生》統統吸收,並被“九叔”林正英用極其專業的“茅山”手法一一施展開來。
“殭屍大時代”……香港殭屍電影漫談(2)
殭屍的造型動作特徵同樣向民俗傳說取經:身著清朝官服,雙手伸直,雙足併攏如麻雀般一蹦一跳,以人之呼吸辨別方位(同理,人閉呼吸可避殭屍,這也是《殭屍先生》最令觀眾印象深刻之處,由此該片在臺灣上映時又叫作《停止呼吸》)。但即便如此,片中殭屍獠牙利爪,人被咬中吸血亦變殭屍仍然受到西方吸血鬼及殭屍片的啟發。
另外,《殭屍先生》中的“靈異怪類”也並非全是“殭屍”,尚有王小鳳扮演的女鬼色迷男子的情節,事實上《殭屍先生》以及以後的同類影片中也都有殭屍之外的鬼魂精怪出現,而香港的殭屍片在某種程度上本來就應屬於洪金寶開創的“靈幻功夫”片範疇,只不過可以獨立成章罷了。
《殭屍先生》於1985年底公映,觀眾趨之若鶩,票房狂收2000萬,列當年十大賣座影片第五位,引起巨大轟動。次年5月,寶禾主創為臺灣片商又拍了一部《殭屍翻生》,影片將《殭屍先生》中的驚鴻一瞥的趕屍情節發揚光大。“湘西趕屍”的民俗傳說被加以改良在銀幕上蔚為奇觀:深山荒野之中,茅山法師前面搖鈴引路,後面蹦跳著一串頭貼黃紙符的殭屍,情景詭異新奇,令觀眾大為受落。而“殭屍翻生”則是影片最大的噱頭:被趕之行屍被施法變成恐怖殭屍,茅山師徒驚慌失措,手忙腳亂,刺激搞笑,盡顯黑色喜劇風格,自然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正因為《殭屍翻生》延續了《殭屍先生》的成功,才使得港臺片商覺得有利可圖,掀起了爭拍殭屍片的熱潮。僅1986年下半年就有近10部跟風之作上映,其中較有名氣的有袁和平導演的《殭屍怕怕》、黃鷹導演的《茅山學堂》等。嚴格來說,這些影片雖然故事情節有所變化,但皆未跳出《殭屍先生》和《殭屍翻生》設定的茅山術鬥惡殭屍的套路,儘管個別搞笑嚇人橋段襲自西方吸血殭屍片,整體卻仍是中國傳統民俗趣味的體現。……相比之下,洪家班的寶禾影業同年推出的另一部殭屍片《殭屍家族》,則積極向國外電影偷橋,不僅在當時香港殭屍片中獨樹一幟,更成功打入日本市場,受到熱烈歡迎。
說到《殭屍家族》與同期香港殭屍電影的最不同處是殭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