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退,這不僅是干係我大軍是否有骨氣,還干係到整個戰局。豈能說退便退?吳天正鄭子其二人一派胡言,其實是畏戰。卑職以為,此時有進無退,必須破釜沉舟攻破通州。而且在李帥的率領下,通州有何難以攻破的?卑職對李帥有足夠的信心。”董元舒不失時機的起身慷慨激昂道。
眾將領白眼一片,心中鄙夷之極。這傢伙的無能導致了眼前的危局,現在又跳出來放馬後炮且對他人落井下石。他拍馬屁的功夫倒是不錯,在知道大帥的心思之後,他便出來附和大帥之言了,其為人何其令人不齒。李帥看來也早就饒恕他了。
然而即便不齒,他們卻又不能不裝出一副完全同意的樣子,紛紛點頭挑指表示同意。因為反對他的話,便是否定李帥的英明神武,傻子才會那麼幹。
吳天正和鄭子其哭喪著臉被推出帳外,按在地上打了四十軍棍,幸虧二人身體素質不錯,才熬了過來。鮮血淋淋的被攙進帳篷,又不能坐,只能爬在蒲團上繼續開會。
李光弼確實已經下定了決心要孤注一擲攻城。他也知道,這時候軍心是渙散的,很多人已經喪失了鬥志,都希望能夠撤軍保平安。但他們為了自保撤軍,自己卻不能如此。一旦撤軍,自己便再也沒機會回頭和王源過招了。三十萬大軍在手,這正是以多打少擊敗王源的最佳良機。一旦退兵,李瑁那裡便第一個難以交代過去。但如何打消眾人想要撤軍的想法,並且讓他們知道自己攻城之心不容改變,便需要抓重點抓典型殺一儆百。
吳鄭二人很不幸成為了這個典型。一頓板子猛打下去,再加上弄個大帽子扣下來,誰還敢再提撤退的事情?
“諸位,我李光弼不才,但也身經百戰,身上大小傷口數十處。這麼多年戎馬倥傯,雖有勝有敗,但我李某從來都未因為失敗而氣餒。李某認為,人活於世,便是這一股志氣。人若喪失了這股氣,便終身碌碌,難有出息。順境固然喜笑顏開,一遇打擊便從此意志消沉,這樣的人是李某最為不齒的。當年,我李光弼兵敗之事,手下最多隻有兩萬兵馬時,也未曾因為這等逆境而自暴自棄。當年那王源曾以高官厚祿稱兄道弟來拉攏我,但我可曾一顧?”
“本帥看人還是很準的,本帥知道王源生有反骨,本帥豈會於他同流合汙。現如今,我朝廷五十萬大軍壓境,乃是諸位為朝廷建功立業平息反叛的大好時機,豈因這一時的逆境便生出放棄之心?要知道,現在要擔心的不是我們,而是那反賊王源。他的兵馬只有十五萬,我們有五十萬。我們即便在此被糾纏,北路大軍卻可勢如破竹。我們在這裡堅持一日,北路大軍便多一日逼近成都。所以王源為何如此瘋狂的騷擾我們?斷我糧道,燒我軍糧物資?那其實便是他心中焦灼的表現。他便是要逼得我們知難而退,從而正中他的下懷,他可以調兵去北面增援。我們豈能上他的當?諸位啊,可要想明白這一點啊。”
李光弼苦口婆心的一番話確實有眾將生出茅塞頓開之感。經過這麼一分析,王源之前的那些騷擾倒像是一種無奈之下的瘋狂一般。就是要逼得己方士氣崩潰,生出忌憚之心,然後達到嚇阻的目的。還好李帥識破了他的奸計。
“兩軍作戰,既鬥力又鬥智。有時候大局的轉變便在一念之間。你們有人以為撤退是良策,但那卻是下下之策。為何?便是你們被表象矇蔽,沒看清楚王源的意圖。當此之時,我們只有一條路,便是破釜沉舟發動猛攻。三天軍糧,三天時間,我們要不斷的進攻,直到我們攻下通州。攻城器械雖然沒有完全打造完畢,但已經完成大半,咱們大可不必再等。本帥算是想明白了,一開始我們便無需為了準備充分而耽擱時間。只需有云梯攻城車便可發動。所以本帥要糾正這個錯誤。本帥決定,午後時分開始攻城。爾等回營餵飽你們計程車兵,讓他們睡上一兩個時辰養好精神。諸位,到了咱們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