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大肆撤退遼東百姓的行動是在同治二年的二月初便開始的,然而由於組織不善、缺乏足夠的運輸工具和輸運牛馬等原因,北遷的速度異常緩慢,快兩個月過去了,先期出發的才抵達阿勒錦以南,至於大隊更是連松花江都沒有渡過。
而夏軍已經在當年的三月末再度發起了對遼瀋的進軍,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避免對於清廷存續而言至關重要的四十餘萬遼東旗民不落入夏軍之手,允禵就必須要將夏軍堵在柳條邊內,這也意味著他必須在力量不足的情況下與夏軍打上一仗。
不過令允禵擔憂的不只是兵力不足的問題,更讓他頭疼的還是馬的問題………說起來,允禵部雖然在攻打叛離清廷的科爾沁四旗中斬獲非小,然而殺敵三千自傷八百,近一千多士卒的傷亡和近三千匹軍馬的損失讓攏總只有八千匹馬和二萬五千頭羊的繳獲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貶值,更不要說回程時因為草料不足的問題又損失了二千匹馬和五千頭羊了………如今已經羸弱不能驅使的馬匹被輔軍帶往寧古塔周邊放養,沒有了馬匹的助力,允禵精心策劃的利用馬速突破夏軍阻攔火網,然後用肉搏戰擊潰夏軍的戰法就無從發揮了,接下來清軍只能用血肉來抵抗夏軍犀利的炮火
當然,允禵並不知道自己對手新任東北行營都部屬的席大平此刻也在犯愁。
席大平犯愁的原因幾乎跟允禵一樣,那就是夏軍同樣缺乏足夠數量的運輸工具和馬匹。
夏軍缺馬自然不是因為一個冬天下來馬匹掉膘厲害不能使用這個原因,要知道夏軍的馬料系由幹苜蓿、燕麥、粗糠、黑豆、魚骨粉、海鹽調配而成的,營養成分遠比只有普通幹牧草的清軍馬料要高,因此夏軍的馬匹冬季掉膘的情況並不明顯,但關鍵是夏軍使用的大多是非閹割的公馬,春季正是馬匹發情的季節,公馬暴躁根本無法使用。
夏軍裝備的火炮等必須拖曳的物資又眾多,單靠少量騸馬根本無法運輸,而之前募集的大量支前民伕則因為節省軍費、減輕華北糧食供應壓力以及保障農時等原因在安陽之戰結束後即被鄭克臧下令解散還鄉了,席大平又無法在春耕之時募集到必要數目的新運伕,因此夏軍的行動其實也是舉步維艱。
好在,遼河、渾河解凍之後,夏軍水師的平底運輸船能沿河口而入,這就幫了席大平大忙,否則只怕部隊所需的糧食也沒有辦法及時供應。
華夏武成十五年四月初一,遼東總兵黃濤則率拱聖軍第二師及剛剛改編為長江水師下屬龍驤軍第七師的原廣威軍第三師一部收復已經空無一人的遼陽城和東京城。
第二天,席大平率部抵達了奉天城,同樣兵不血刃的接受了這座空城。
“大人,情況有些不對勁。”席大平手下參謀如是報告道。“各師派出去探哨查了周邊幾(華)夏裡,和瀋陽一樣,人都被韃子給遷走了。”參謀們確認道。“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堅壁清野了,而是大規模的遷移百姓,一如當年匈奴西遷。”
席大平搖了搖頭,他曾半路出家搞到一段時間的情報工作,因此他不願意在訊息不充分的情況下匆忙判斷清廷的動向:“是學匈奴西遷也罷,是利用東北地域廣闊與我周旋也好,如今要做的地域是儘快把戰線推到松花江邊上。”
席大平這話是有因頭的,鄭克臧已經下令以一畝換十五畝並補償每人口糧十石稻穀的代價遷冀北、冀南三十萬戶百姓至遼東安置。因此席大平必須確保松花江以南地區為安全區,以免華夏朝廷實邊的計劃遭到清軍破壞。
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席大平給黃濤下了命令:“著拱聖軍第二師守備海城、遼陽、東京、瀋陽、撫順等我軍後方,另著龍驤軍第七師即刻東去,在控制鳳凰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