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了對立。段祺瑞以國務總理的身份掌握著*;馮國璋雖在1916年10月由國會選為副總統,但為了保持自己的實力地位,仍留任江蘇督軍,而不到北京。繼任大總統黎元洪,名為國家元首,但並無實力,一心想利用直皖之間的裂痕,以馮國璋排斥段祺瑞。於是就有了總統府和國務院明爭暗鬥的“府院之爭”。“府院之爭”在“參戰”問題上達到白熱化。
一、獨特的政治統御 參與府院之爭(2)
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幾乎將所有的歐洲國家都捲入戰爭的漩渦,自顧不暇。在遠東可以互相抗衡的只有美國和日本。1917年2月,美國參加世界戰爭,遂促中國加入協約國對德宣戰。始以美元作誘餌,極力慫恿其所支援的黎元洪政治集團和直系馮國璋參戰。隨之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擴大其在華權益,也以日元作誘餌,極力慫恿他所支援的皖系軍閥段祺瑞參戰。美國見自己慫恿黎元洪參戰為日本所利用,就轉而唆使黎元洪出面反對段祺瑞提出的“參戰案”。於是“府院之爭”在“參戰”問題上愈演愈烈。先是,4月25日,段祺瑞以國務總理身份召集各省督軍及都統在北京開會,“商討加入協約國對德宣戰問題”,決定參戰。並強令黎元洪在“參戰案”上副署。接著,5月10日,段又在國會審議“參戰案”時,以軍警包圍國會,強迫議員透過。在議員拒絕透過“參戰案”後,黎元洪下令免去段祺瑞的國務總理。段在暫處劣勢的情況下,以天津為基地,另起爐灶,唆使各省督軍提出解散國會、脫離中央。
在以黎段為代表的“府院之爭”中,閻錫山一改袁世凱時期唯唯諾諾的態度,始終表示出支援段祺瑞的立場。
3月5日,閻錫山致電段祺瑞:“辛亥以還,我公以碩望元勳,擔荷天下。逮乎共和再造,手挽狂瀾,身系安危,蒼生託命。此次處理外交,內審國情,外觀大勢,早為當世有識者所共諒。邦基未固,諸待護扶,環顧國人,疇克當此重任。務望我公以國家為重,勉抑淵衷,早循眾請,返駕視事,徐圖挽拯。”
3月6日,閻錫山又以“總理赴京,意欲辭職,現正設法挽留”等因致電黎元洪,指出,“共和再造,邦本未寧,內政外交,諸待處理。總理以碩望元勳,遽爾去職 ,關係之重,無待贅陳。敢懇鈞座本飢溺猶己之心,循宮府一體之義,速挽行旌,徐圖大計。”
4月25日,段祺瑞召集“督軍會議”。已於當月12日應召由併到京的閻錫山,以山西督軍身份參加了會議。會上他與河南督軍趙倜、山東督軍張懷芝、江西督軍李純、湖北督軍王佔元、吉林督軍孟恩遠、直隸督軍曹錕、安徽省長倪嗣沖、察哈爾都統田中玉等及其他各省代表,表示贊成段祺瑞的政策,一致主張對德宣戰。
“督軍會議”之後,閻錫山藉口內蒙不穩,太原連電催返而返回太原,以避免黎元洪方面的糾纏。而在5月18日由北京發出的各省督軍響應段祺瑞號召,要求解散國會的電文之上,仍有他的署名。
5月23日,段祺瑞被黎元洪免除職務後,“安徽省長倪嗣沖,首先宣告與中央脫離關係,奉、黑、直、魯、陝、豫、浙、閩等省,隨即相繼響應。皖、豫、魯各軍北上,奉軍入關。” 在各省督軍紛紛宣佈獨立的聲浪中,閻錫山於6月初奉段的旨意,宣佈山西獨立,脫離北京中央政府。與此同時,為對黎元洪進行武力威脅,遂命第一旅旅長商震率晉中兵隊進駐石家莊,並藉故下令逼迫黎元洪集團委任之山西省長孫發緒離職。
閻錫山在此期間的熱衷表現不能不引起世人的關注。是故,當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