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者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士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李斯一方面列舉遊士對於秦國的歷史功績,打動嬴政,另一方面,分析留客逐客的利弊,曉以利害。確實是一篇難得的佳作,令人歎服。
許寒芳看得頻頻點頭,忍不住讚道:“李斯確實才氣逼人、文思如湧!他引經據典,舉事實擺道理說明他國之材也可為秦國所用,倒是有理有據,讓人心服口服。”
蒙武低著頭聽到許寒芳的話,微微一怔,偷眼瞅向大王。
嬴政眯著眼睛,似在沉思。
許寒芳把竹簡放下,頓了一下又道:“更難得李斯一手好看的字。——只是這篇為遊士一辯的諫文,並非惜才之論,而是功利之言。”
嬴政深邃的眼睛波光一閃:“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他站起身來,踱到窗邊推開窗戶,說道:“韓國派了一個名叫鄭國的人來修渠,表面上說是來富秦,其實是妄圖利用這種浩大工程來消耗秦國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削弱秦國國力。寡人豈能容他?哼!他還辯解說什麼修此工程只能讓韓國苟延殘喘幾年,但卻能為秦國帶來巨大而長久的利益。”
嬴政用力吸了一口氣,想讓窗外凜冽的空氣撲滅胸中的餘火:“這些別國的人一個也不能相信,寡人一怒之下,把所有的別國人趕出了秦境。”想起這些還是有些生氣。
許寒芳想了想道:“凡事大王也應該一分為二去想。我覺得鄭國這樣說沒什麼錯。”
蒙武的眼睛一亮,不由望向許寒芳,目光一閃又低下了頭。
“哦?”嬴政轉回身望著她。
“其實大王好好想想。渠修成之後的好處!”許寒芳知道要想讓嬴政收回命令,總要有個臺階下,啟發道:“如果渠修成了,沿渠兩邊用肥沃的涇河水灌溉,會有多少良田?”
許寒芳清楚地記得史書記載:十餘年後,渠成。關中地區一躍而為沃野,秦國由此走向強盛,最終兼併了各路諸侯,一統了中國。因而,該渠以鄭國之名命名為鄭國渠。據《史記》記載,此渠修成後,“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改變了連年旱災的局面。
換個角度講,鄭國渠的修建為秦始皇最終統一中國做好了物質上的準備。
嬴政在屋內揹著手來回踱著步子,仰著臉想了一陣,對恭立在一邊的蒙武說:“寡人命你立刻把李斯追回來。——還有,即刻解除逐客令!”
“尊令!”蒙武喜形於色躬身領命,匆匆告退。他來求見大王就是想大王留用李斯。沒想到許寒芳幾句話,大王不僅留用了李斯,還撤銷了逐客令。真是意外地驚喜!
蒙武走了,也不必要再拿著架勢。嬴政說話隨便了許多:“希望蒙武能把李斯追回來。”他嘆了口氣,頗有些自責地說:“我太武斷了!——也虧了你給我臺階下!否則真的很不體面。”
許寒芳莞爾一笑,“李斯一定會追回來的,放心吧!”把銅灌內的雪倒進煮茶的茶壺中,準備煮茶。
嬴政又仰著臉想了一陣說道:“李斯確實如你所說是功利之人,不過,人只要有弱點就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