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為國號,族群為華夏!
華夏族群又豈能只侷限於這點國土,始皇帝開疆拓土的野心有多大,就跟他這個人一樣!
霸道!
目之所及,日月所照,皆為秦土!
只是
嬴政心中也是有所顧慮的,
匈奴與百越可跟滅六國不同,拿下之後在財力上獲得的收穫將遠遠不及滅六國之收穫。
滅六國,實乃以戰養戰!
伐匈奴、百越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後期的派兵鎮守等等消耗的錢糧必定是足以掏空國庫的天文數字。
甚至嬴政隱約能預料到,這樣的消耗是大秦所不能承受之重,會掏空整個秦軍積累下來的力量。
屆時
內部必定空虛!
甚至兩場戰爭下來,當面臨天災之際,大秦將面臨無力全面賑災的局面,到時候便會造成流民增多,民怨高漲
倘若他始皇帝不在了,又沒有一位後世大氣魄之君,大秦很可能會分崩離析,四分五裂!
嬴政莫名就想起了趙牧說的那句
始皇帝死而地分,也並非是全無道理的
也只有他才能在內部空虛之際,鎮住天下有異心之徒,正如定下的東巡之事,便是在為這即將可能到來的秦軍空虛而做的後手準備!
但明明已然預料到極有可能會發生這樣的局面便不去做了嗎
,!
不會的!
始皇如此思慮萬古的人物,又豈會讓這區區阻礙給難住!
做!
必然是要做的!
即使沒有那土豆之物,他也必將會出兵!
一人之榮辱,一代之興衰,遠不及華夏整個族群的興衰榮辱來的更重要。
所以他嫌惡儒家也是有原因的
嬴政不知對錯,但他知道有些事是必須要去做的
即使在做出這樣的事情之後,會背上萬世暴君的罵名,會被那史官狠狠的記上一筆,淪為那背了罵名的暴戾之君!
但那又如何
又能如何呢
他嬴政是始皇帝!
依舊還是始皇帝!
不管後世如何評判,但只要華夏依舊還在,那麼他始皇帝的名便會永遠長存,如那炎黃一般
即使這名不是那麼的好聽,但又如何呢,於他而言並不重要了
所以對於北伐之事,嬴政不作表態,因不管有多少人反對,他後續都會一力推行,這天下還是他始皇帝說了算,至於儒家
吵吧!
並不重要!
而朝會之上除了此事存在爭議,其餘商議的便沒有那麼大的吵鬧之聲了。
無非就是那之前制定的國策下發天下之後的後續反應
各國書籍順利收繳,民間的收集情況也在逐步推進,除常用的例如醫術一類的書籍之外,其餘一律收歸入秦。
再就是對於郡縣制度的安排,也在穩步推進,各地官員的任命也在嬴政平時批閱奏摺時安排了下去。
最後則是百家的問題
這個就推進的相當緩慢了!
臨下朝時進行安排的,便是對於各地前來大秦朝賀之人的規定與安頓,以及周邊蠻夷之國派來的使者!
譬如北方的匈奴、東胡
南方的百越諸流!
雖算不上萬邦來朝,卻也規模宏偉!
可以說,
如今的咸陽那是魚龍混雜,六國餘孽、各地官員以及想要摸魚的富商、百家之人、番邦蠻夷
盡皆齊聚咸陽!
:()家父嬴政,我吃軟飯造反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