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大秦朝會大殿,
嬴政剛一坐下來,治粟內史居魯起身出列道:
“啟奏陛下,秋收已過,各地所報尚可支撐此次北伐匈奴戰事,可一旦用以賑災恐有不足,除非動用各地儲備之糧秣方可。”
“請陛下定奪!”
居魯的話音傳遍大殿,眾皆對此呈靜默姿態。
北伐匈奴收回河套地區,乃是已經定下的戰略方針,倘若此刻放棄,恐會影響秦人對戰事的信心。
別的不說,
單單對於出征匈奴的各種事宜早已在民間傳遍,現在放棄的話,民心自然是會遭受一定程度的打擊。
沒人會喜歡朝令夕改的朝政
畢竟大秦是以耕戰為基礎的,只有不斷的戰爭才能帶動秦人的積極性,如若沒了戰爭,也就斷絕了秦人的上升空間。
在天下一統,盛世之際,如此耕戰之法倒也顯得有些不盡如人意了,沒了戰事之後,秦人的積極性也就失去了依靠。
所以此番北伐匈奴,那也必然會是大勢所趨,卻又誰都想像不到會有天降神石一事,可謂是天災人禍全部都撞在了一起。
片刻,
王綰這才起身道:“陛下,六國歸民亦是秦人,這是毋庸置疑的,倘若陛下不作賑災之事,恐會掀起民間怨憤,北伐匈奴之事可以延後,但賑災流民一事刻不容緩,還請陛下三思以大局為重。”
隨著左相王綰帶頭,一眾儒家博士便是如馬蜂一般鑽了出來。
“還請陛下三思!”
“賑災流民刻不容緩,陛下當以百姓為先。”
“戰事還未起,雖會冷落部分秦人之心,但只要在延後的北伐匈奴之上能夠取得勝利,一切便可迎刃而解。”
“陛下領大秦一統天下,然昔日六國故地之中仍有不少人思及六國之榮光,今時又發生天降神石一事,乃是大秦與陛下贏的民心之際,我等朝臣切不可怠慢之。”
“神石上書亡秦者胡,倘若陛下不行賑災之事,恐會讓此事不斷髮酵,從而動搖國本民意。”
“是啊,陛下,如今唯有賑災流民,方能讓天下人看清陛下與大秦對天下的心思,如此便可消解神石上書一事的影響,從而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聞言,
嬴政冷著臉沒有說話。
最是不喜儒家這群博士如此悲天憫人的性子,倒不是說不好,而是有些過頭了。
更為重要的是,
儒家這群人的抱團能力太強了,只要有人作為領頭羊,那麼這股力量一旦發酵起來,必定是驚天動地的。
試問哪一個皇帝喜歡這樣的儒家?
而此刻的大秦也就才剛開始冒出這樣的苗頭罷了,殊不知後世幾千年,不知有多少王朝皇帝不得不在儒家這群抱團的影響力下妥協,更不知有多少王朝因此而起了覆滅的大禍。
儒家思想沒錯,天下大同,但再好的思想一旦落入了這群人的腦袋之中,便會成為一顆紐帶將之聯絡起來,從而形成一個足以影響天下大勢的群體,不可謂不讓人警惕。
倒不是說武將、士族不抱團,而是儒家思想的這顆紐帶的效應太過於強烈,好壞一眼便知,
例如出門在外,一句皆是聖人弟子,一句大家同讀聖賢之書,不消半日光景便可凝聚出來又一個全新的以儒家思想為紐帶的團體。
這也正是之前淳于越一心想要成為儒家大儒的原因,
影響力太大了!
但凡只要是有儒家子弟的地方,單憑這大儒的名氣便足以形成磅礴的凝聚力,從而達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這目的如果是好的也就罷了,倘若是壞的必將給朝政乃至天下帶來無妄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