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志,三軍連連敗退,皇帝李承安連換兩帥都無法挽救敗局,最後只得放程烈北上。
但程烈不是程知節,他保的也不是李氏的皇位,他只保大周百姓,所以直接就開出了全家北上的條件,不給新皇留人質的任何幻想,最終皇帝妥協。
程烈重回北境,三軍一心,數月間大破燕騎,穩固了北境防線,甚至後續又指派顧平陽與狄祥文支援東西兩境前線,打退了大宛與海瀛國進犯之敵。
先皇忌憚北境威王府軍威過甚,但萬般謀劃終為空,等到新皇李承安徹底坐穩皇位之後,北境局勢早已無可奈何。
而且最重要一點,程烈不是程知節,他不會為了忠誠所謂的皇室,而捨棄親人性命,所以敢於數次頂撞皇帝要程不器入京為質的隱含要求。
甚至與皇帝關係最為僵硬的時候,程烈曾公然叫囂過,不介意換一個皇帝這等大逆不道的說法。
程不器自然不知道,程烈為了自己也作出了許多的努力。
程不器被北燕莫問歸率人伏擊重傷後,皇室又趁機以接程不器入京修養為藉口,想將他誆入長安。
雖然程烈答應讓程不器入京,但也是多般謀劃、算計與權衡之後做出的決定。
程烈看似將獨子送往長安,給了皇帝一個心安的理由,向天下人表明了自己不會主動謀反,但並非表達了任由皇室宰割的態度。
皇帝其實數次都想動程不器,但兩次都不成功,換來了極大的代價。
第一次狄鵬長安城門口襲擊,皇室推波助瀾,結果惹怒了程烈,不僅加派了護衛南下,同時直接向南下青陽關的第一座城池秦州增派了一營玄甲軍,極大震撼了青陽關守軍。
玄甲軍的戰力幾何,天下人皆知。
一營玄甲,可抵十萬大軍,這是程知節尚坐鎮北境時,與北燕實打實打出來的戰力比,皇帝一清二楚。
青陽關守軍三萬,在皇帝掌握的嫡系軍力中,已算的上精銳,但玄甲營只是在關外操練一次,近半軍士就已喪失了鬥志。
皇帝一度以為這是青陽關守將的誇大其詞,但終有一天,親眼見證了這種未戰先怯的絕望感。
:()半生赤雪又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