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雖只是大周國都,卻是整個天下最為繁華富庶的地方,即使自命不凡的北燕人來到長安,也會自嘆不如。
在此之前,北燕三族仗著國力昌盛軍武強大,向來不將天下各國放在眼中,尤其對於南方的大周,只是當做文弱書生之國,從沒有正眼看過。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李承安才專程邀請北燕出使,名義上以重修兩國盟好為藉口,實則也是有著各種其他用意,其中之一就是想借機向北燕人炫耀一番大周的繁榮昌盛。
這一次南下長安之行,對北燕使團裡的諸多人確實見識非凡,尤其是之前自視甚高的幾名北燕學子,在長安見識了真正的繁華富庶,一時間還有兩分難以置信。
不過介於北燕與大周兩國之間歷來征戰不斷,所以北燕使團的眾人,不像大宛、海瀛兩國使團一般時常在長安城內遊玩,多數時候都是待在館驛之中,一者是防止惹是生非,二則是準備幾天後的中秋詩會。
三國使者都受到了來自威王府的請柬,受邀參加中秋詩會,雖然這只是程不器個人名義的帖子,不算大周國朝廷的名義,但三國使者都懾於威王府地位之重,均欣然接受了邀約。
剛剛經歷了科考風波,整個長安還未曾在這一讓所有人震撼的案件之中沉靜下來,處處都在熱烈討論著各自聽說的一些小道訊息,一時間關於各個方向的謠言幾乎漫天亂飛。
一個身著綠色袍服的瘦個兒年輕人,騎著一匹雄俊的黑馬從長安北門而入,隨後還跟著一個一身勁裝胡服的年輕人。
兩人自打進到長安城內,眼中便是充滿了好奇,一種大開眼見的神態在這兩個年輕人的臉上展現的淋漓盡致,常人一看就知二人是來自邊塞或是別國。
為首的瘦個兒年輕人學著周人也用黃銅冠帶束髮,但明顯手法並不嫻熟,幾縷頭髮從鬢角兩邊披散下來,雖然看似有些不夠整齊,卻又凸顯兩分瀟灑,一副自由不羈的樣子。
而一直緊跟著瘦個兒年輕人的胡服年輕人,則是在長安城內依然穿著一身胡服,絲毫不介意自己服裝的格格不入,但長安城乃是天下繁華盛都,多得是各地朝拜的胡人,長安百姓也見慣了各色奇裝異服得到外族人,見到這年輕人也並不覺得驚奇。
為首的瘦個兒年輕人名叫英七,是個一路南下的貴公子,而一直緊緊跟隨的則是他的一名好友,同時也是他的護衛,名字叫做琅九。
兩人一路南下游歷賞玩,長安城內還在激烈議論威王府世子程不器揭露出的科考舞弊一案之中,英七與琅九也已在長安待了兩天,一直聽說的就是科考一事。
程不器這一次直接揭露了李承懷在科考之中的手腳,確實給到了皇帝很大的輿論壓力,即使沒有人敢明面上議論他,私下也是威嚴掃地,畢竟在程不器的一番推動下,李承安這個大周皇帝,已經成為了操縱科考的最大頭目。
尤其是最講求文人氣節的大周士子,更是生出了一種被皇帝李承安戲弄的感覺,而大周多年來傳承的禮儀教化,也使得讀書人的地位足夠高,即使是皇帝本人也不好隨意管控這些不好的言論,以至於逐漸發展的不可收拾。
許多讀書的年輕學子,不僅僅在一些聚會上高談闊論,抨擊李承安在此次科考之中縱容成親王李承懷操縱科考一事,甚至還有一些膽大的直接編排成書,將皇帝李承安本人寫成了真正操縱科考,隨意打壓有才學子,提拔自家人的罪魁禍首。
這是讀書人的憤怒,所以用的也是讀書人的手段,而這種惡向的發展,最終只會讓皇帝的威望降到最低點,成為大周士子口中的昏君,失去民心,這也是程不器的真正目的。
現在程不器並不是想要直接一刀結果了李承安的性命這樣簡單的復仇,而是要他名譽掃地,丟失他最為看重的皇家顏面,這才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