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們經常能夠在電視上看到官員對犯人的判罰是午時三刻問斬。
而事實上並非所有人犯的斬首時間皆是在午時三刻。
受古代人們普遍迷信的影響,斬刑也是有輕有重,是分時辰開斬的,一般斬刑是正午開刀,讓其人死有鬼可做;
而重犯或十惡不赦之犯,必選午時三刻開刀,因為在這個時候陽氣最盛,人死陰氣即刻消散,意在讓其連鬼都做不了。
而施琅與其一眾黨羽,自然是罪大惡極,午時三刻的斬首時間是無論如何都躲不掉的。
高臺上依舊是一副普通將領打扮的朱大皇帝,看了一眼時間又看了看越聚越多的人群,隨即向旁邊那名負責問斬一事的軍官給了個眼色。
後者立刻起身上前走到了一眾跪在地上的人犯身後。
隨後他舉起了手中那長長的罪狀。
“人犯施琅,祖籍河南汝寧府,原福建總鎮總兵官鄭芝麾下部將,崇禎19年,隨鄭投降蠻清……”
軍官拿著那長長的罪狀書,不急不慢的宣讀著。
一般來講,需要問斬的罪犯是不會有人去宣讀其所犯是罪行的,因為的他們的罪行都被記載在了死刑犯脖子後面插著的那塊犯由牌上。
但施琅所犯之罪行,可不是那一塊小小的犯由牌就能夠記載的下的。
而且施琅此人在這福建沿海百姓們眼中與臺灣百姓眼中有著很大的不同。
臺灣百姓眼中的施琅就是一個大漢奸,大貪官,無惡不作,死不足惜。
而在泉州廈門百姓們面前,施琅更多時候則是扮演一位樂善好施的青天大老爺。
這些百姓們並不清楚這施琅的過往,也不知道他到底犯下了多少罪行。
所以朱大皇帝認為有必要以正視聽,讓老百姓們切實瞭解一下這位反覆橫跳的施琅大將軍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軍官一開始宣讀施琅罪行時,底下的百姓還沒有什麼反應,可當罪狀越說越多,還有看到那長到拖地的罪狀書時,百姓們臉色變了。
沒人能想到,這位看上去和藹可親的靖海候,竟然是如此之“人物”。
“殺了他!”
“殺了他們!”
“殺了這個韃-子走狗。”
“血債血償,殺了他,為我無數漢人百姓報仇!”
……
百姓們群情激憤,高聲大喊著。
而這時那軍官也總算是將那長長的罪狀宣讀完。
“叛將施琅,於國於民,罪大惡極!大明天允皇帝陛下瑜令:施琅及其黨羽,斬立決!所屬家產全數充公!”
“午時三刻已到!斬!”
隨著斬字一出,早已等待多時的劊子手們走上前去,將人犯後頸上插著的犯由牌拔出,扔到一旁。
鬼頭刀高舉,冷芒凌人
血光閃過,頭顱滾滾
一批接著一批犯人被推上了行刑臺。
這位剛剛被康稀升任為福建都統的施琅,及其一眾叛將黨羽在無數百姓們的叫罵聲中,終是走完了其“波瀾壯闊”的一生。
……
海澄城破,施琅及其黨羽被斬首的訊息很快便傳到了福州,這直接驚得一眾蠻清官員們目瞪口呆。
他們原以為憑藉著海澄城高牆大炮的阻隔,施琅怎麼也能撐個十天半個月的時間。
可哪成想這才一兩天的時間,不僅城被攻破了,人都已經被集體砍了腦袋。
福建浙江總督張仲舉不由慶幸自己聽從了福建將軍吳啟元的建議,沒有派兵支援施琅。
如若不然,援軍恐怕還在半上路,海澄城便已經被攻破,到時候福州空虛,要是再遇上明軍進攻,那局面簡直難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