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明軍不費一兵一卒就佔領了廈門周邊大片區域。
九龍江以南港尾鄉。(滿清沒有鎮級行政單位)
今日正逢趕集,百姓們如往常一樣帶上山貨水產,到鄉里趕集。
但是百姓們卻有些疑惑,平日裡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兵丁、衙役今日卻集體沒了蹤影!
當然,這對於這些平頭老百姓來說,是好事。畢竟他們再不用擔心,有兵丁隨手拿走他們攤位的商品而不給錢了。
集市買賣照舊如常,百姓們的吆喝叫賣聲,孩童們的嬉笑打鬧聲此起彼伏。
不過很快,街頭傳來了騷亂聲,老百姓們停下來手裡的事情,好奇的向那個方向打量著。
“哐、哐、哐……”
“好像是腳步聲?”有人疑惑道。
“你眼睛不好使,耳朵也跟著瞎了吧,哪有這麼整齊的腳步聲?”有人立刻反駁道。
不過他這話才剛一說完,就被這眼前的場景驚得合不上嘴了。
只見,一隊披掛整齊的軍隊正踏著整齊的步伐向著他們這個方向走來,而那哐哐聲正是那腳步齊踏聲。
“軍隊!”
除了後世的共和國,華夏曆史上無論哪個朝代,老百姓們對於軍隊都有一種本能的畏懼感。
見到這突然出現的軍隊,老百姓立刻就將道路中央給讓了出來。
所有人都縮在道路兩旁小心翼翼的打量著這支突然冒出來的軍隊。
“明!”
這時,人群中有人看到了那面迎風飄揚的明字龍旗。
他的這一聲驚呼聲音並不大,但也足以讓更多人注意到那明旗。
百姓們瞪大著眼睛,不可思議的看著面前的這支軍隊。
“明軍!”
“竟然是明軍!”
在這片土地上,“明”字大旗早已經消失了近10年的時間,沒人想到今天,他們還會再次見到明旗,見到明軍!
怎麼說呢,老百姓對於大明的感情相當複雜。
一方面老百姓本就是漢人,對於大明這個漢人朝廷有著本能的歸屬感。
但是另外一方面呢,大明帶給他們的記憶卻並非都是美好的,雖然責任不全在大明身上,但關係總是有的。
比如那場20多年前的廈門大海戰,鄭成功一戰幾乎滅掉了清軍所有海上力量。
這直接導致蠻清偽帝順治惱羞成怒,出臺了慘絕人寰的《遷海令》。
遷海令規定,從山東至廣東沿海各省所有局面全部內遷50裡,並且焚燬沿海所有房屋。
而遷界時限只有三天!“盡夷其地,空其人”,不願遷走的居民全部慘遭屠殺!
東山縣誌記載,東山縣在遷界過程中當場被屠殺2萬多人,而到遷界令結束時\"生還者,十不過二三\"。
粗略估算,僅粵東8郡死亡人數就有數十萬!
沒有遷走,或者沒有來得及遷走的百姓被韃-子屠殺一空,而遷走了的又因為了無生計,一家家露宿野地,不得不賣妻賣子,最後走投無路全家投河自盡。
以上,雖然罪魁禍首是韃-子,但與鄭成功與大明也有著直接的聯絡。
當然,百姓們知道這怪不了鄭成功,也怪不了大明。
一切就只能怪那些滿清蠻子的野蠻殘忍,與毫無人性。(所以說,都宰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