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戰戰和和 (第5/8頁)

了血腥和暴戾,代表的就是戰爭。

對外侵略,這種事情從來就是每一個帝王最為夢寐以求的,開闢萬裡疆土,成就一代共主,這樣慷慨豪邁的壯舉,興武小皇帝做夢都想。

關鍵是實力。

大明朝不是沒有強盛過,三寶太監的船隊何等強盛,也等到過無數的蠻夷小邦,卻沒有行總兵大侵之舉。說到底還是當時的仁義思想的影響。

太祖洪武皇帝是個典型的實用主義者,還是大詔:「海外蠻夷之國,有為患於中國者,不可不討;不為中國患者,不可輒自興兵。古人有言,地廣非久安之計,民勞乃易亂之源。如隋煬帝妄興師旅,徵討琉球,殺害夷人,焚其宮室,俘虜男女數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虛名,自弊中土,載諸史冊,為後世譏。朕以諸蠻夷小國,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為中國患者,朕決不伐之……」

你不犯我,我不犯你,你若犯我,我必徵討,這就是大明朝確立下來的國策,對外的總體戰略就是防守反擊,若是對方和大明朝相安無事,絕對不會徵戰,至於武力征服,更是不可能。

太祖皇帝把日本、安南、琉球等十五個小邦列為「不徵之夷」,並且把這些條條框框錄入《祖訓》當中:「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人命傷……」

這些祖宗的「教誨」,大明朝的君王必須遵守,所以不做主動的大徵。後來也漸漸認識到這裡頭的好處,認識到祖宗的智慧:那些個蠻夷小邦真是不值得費心費力的徵戰,這些彈丸小國多是荒蕪不毛之地,子民也是茹毛飲血的野人,根本就沒有什麼用。若是透過徵戰奪取過來,不僅耗費資材,還要養著這些蠻夷,實在是不划算……

扣除上層的這種思想,民間也認為天國上朝就要有大家風範,倚仗國力強盛就徵討那些蠻夷小國,實在是有失天國的仁義,反而會被蠻夷當成是暴戾之朝,忒失朝廷的體面。讓那些彈丸小邦和化外之民來天朝進貢,然後回贈給他們更加豐厚的禮物,這才能顯出天朝上邦的體面和寬仁。

「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厲」,這是聖賢早就是說過的,也只有隋煬帝那樣的昏君才會想著大徵四方,勞民傷財不說,還鬧了個灰頭土臉……

「祖宗有訓……」

楊廷麟很沒有臣儀之禮的打斷了興武小皇帝的話頭兒:「赴死軍大徵,和江南也沒有什麼妨礙,就算落下窮兵黷武的惡名也是落在李四的頭上。不過以臣來看,李校典行事素來是準備充足,這麼大的動靜之下,大徵之事當會易如反掌。只是不清楚李校典為何要對外發動大徵之舉,不過以李校典的行事準則來看,必然是有莫大的好處。究竟如何,聖上權且看著也就是了……」

「既然李四和吳三桂俱奏請朝廷裁決陝西之事……」

「臣願往。」楊廷麟行禮道:「赴死軍中諸般事宜,臣多知曉,藉此朝廷仲裁之機,也能看出許多旁的端倪……」

「準。」

這種涉及到軍事的事情,楊廷麟去了最好,當然也不光是為了調停裁決!

……

朝廷是不是仲裁這事情,李四並不看重,也用不著多此一舉,最希望朝廷這個「第三方」勢力介入的應該是他吳三桂才對,也只有吳三桂才希望朝廷的介入。李四之所以對朝廷仲裁陝西之事如此熱衷,完全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陝西之戰不算怎麼激烈,從始至終都在預料之中,赴死軍的前期戰略目標已經達到。可這也開了一個很壞的開頭,所以李四必須做出一些彌補。

必須維持住一個平穩的大局,雖然現在的大明朝已經是王室衰微,可表面上還都是聚集在明字旗號之下。李四絕對不想打破這個辛苦維持住的局面,要不然就又是一個東周列國。

今天

最新小說: 沒錢修什麼仙? 求生:從茅草屋開始對抗洪水 逆襲大陸的天才 亦是長生 戰顏 修羅武神傳奇 逆世仙途:靈焰天尊傳奇 遺:神蹟 仙本為木 修尋記 穹圖霸業 家族之我在大衍山脈撿到儲物戒! 極陰之陽 靈界天至尊 人在遊戲世界開發邪道速通玩法 讓你做爐鼎,你把師尊拿下了? 馬家門:我是被迫爭霸的 雲蒙宗 暗之密語 仙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