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叫我爸:“月貴。”我爸趕忙過來應道:“媽,您叫我啊。”奶奶從衣兜裡掏出5元錢和幾張肉票,說道:“今天是咱家乖孫小虎子的生日,你去菜市場買點菜,咱全家好好熱鬧熱鬧。
”老爸忙說:“媽,不用,我有錢,哪能要您掏錢呀。
”奶奶卻不容置疑地說:“少囉嗦,讓你拿著就拿著,快去吧。
”老爸無奈,只好接過錢和肉票往外走。我連忙喊道:“爸,我也去,你帶上我吧。
”奶奶點頭說:“好,和你爸一起去吧。”接著又對家裡剩下的人說:“我們和麵準備包餃子。”
或許有讀者會覺得奶奶才給5元錢太少了,要知道在80年代,像我爸這樣的普通職工,一個月工資才26元,我媽剛出徒,一個月工資也就19元多一點,而我爺爺作為8級鉗工,月工資67元,在子女都未成家時要養一家10口人,雖說現在兩個姑姑和我爸都已成家,壓力小了些,但當時爺爺也算是高收入人群了
我興高采烈地蹦蹦跳跳跑出去,老爸騎著腳踏車帶著我來到了永寧路菜市場。
此時菜市場里人頭攢動,大概是因為週末的緣故,買菜的人比往常來得更早,才早上10點多就已進入高峰期。
老爸拉著我,一邊在菜市場裡穿梭,一邊詢問菜價並精心挑選著今天所需的菜。80年代的物價真是低呀,新鮮蔬菜一般003-005元一斤,肉價也不貴,好一點、肥肉多的05元一斤,瘦肉反而便宜,才03元一斤。之所以肥肉比瘦肉貴,是因為肥肉可以回家煉板油,用來炒菜,這在當時物資匱乏的普通家庭是常見的做法。而且用葷油炒出的飯菜,那香味可不是後來能比的,20世紀以後物資雖充裕了,但那種獨特的香味卻再也找不回來了。
而我呢,對老爸買菜並不在意,我的注意力全在市場裡賣的各種東西上。
我左顧右盼,忽然看到一個賣廚具的雜貨小攤。
我跑過去一瞧,鍋碗瓢盆、筷子、菜刀、菜板等應有盡有,但品種較為單調,毫無創新可言。
雖說1979年國家就已改革開放,允許個人做生意以解決社會閒散人員就業問題,穩定社會治安,但那個年代的人思想較為保守,總認為進國營單位有份正式工作才是正途,覺得自己做生意是投機倒把,不是長久之計,所以大多數人寧願混日子也不願做小生意致富,當然,那些有能力有想法的人除外。
我一邊看一邊思索著,突然眼前一亮,發現了一個商機,彷彿看到了自己賺取第一桶金的希望,有了這筆資金,我就能踏上致富之路了。
我越想越興奮,眼中閃爍著光芒,彷彿看到了未來的美好前景,不禁嘿嘿地笑出了聲。
這時老爸走過來,看著我傻笑,輕輕拍了一下我的腦袋說:“你在這兒傻笑什麼呢,我還以為你跑丟了,嚇死我了。
”賣廚具的漂亮阿姨也笑著說:“是啊,小朋友,別亂跑呀,這裡人多,小心被壞人把你偷走。
”我趕緊向老爸解釋:“沒事的,爸,我就是看看這裡的東西。”然後又回頭對漂亮阿姨說:“謝謝漂亮阿姨提醒,阿姨再見。”說完便拉著老爸繼續往前走。
老爸滿心狐疑地看著我,心想這孩子怎麼好像和以前不一樣了,感覺病好後一下子長大了、懂事多了。
就這樣,我在前面走走看看,老爸在後面跟著,不一會兒就把東西買齊了。
我們離開菜市場往家趕,老爸把買回來的菜放到廚房,便捲起袖子忙活起來,又是炒菜、燉肉,又是剁肉拌餃子餡。
而我則覺得無聊,在幾間屋子裡轉來轉去。
爺爺家有三間房,一大兩小,大間住著爺爺奶奶和三姑,二叔三叔住一間,四叔五叔住另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