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去之時,王易得到了杭州傳來的訊息,還收到王作寫來的一封信,一些較平常的事寫在信上,特別重要的事是信使口述的。
王作信中說,去冬所種的小麥獲得了豐收,無論是官田、私田,及王易所屬各莊的田中,小麥產量都非常好,今年春種及小麥收割後,杭州一帶幾乎所有可以種水稻的田,都種上了水稻,在王作送來的信中描述,站在吳山上,放眼望去,能看到的幾乎都是綠油油的水稻田。
在麥收後,杭州刺史李弘節還親自到農戶家中勸科農桑,希望百姓種植水稻,其他一些官員,也透過不同的渠道勸百姓儘量種植水稻,並免費提供一部分稻種。
因為有去年西湖附近兩萬餘畝水稻田的好收成,再加上官府免費提供一部分的稻種,對官府很是敬畏的普通百姓,自然跟著官府的指揮棒行事,他們的田裡,也都如官田一樣,種植了水稻,因今春及初春時節杭州一帶雨水充沛,西湖早就蓄滿了水,西湖附近及稍遠一點的二十幾萬畝水稻田裡的水稻,也有了充足的水源可供灌溉。
王易屬下莊內種植的占城稻也有百多畝,在王作來的信所寫時候,是剛剛種下去,以時間估計,王易收到信的時候,占城早稻應該收割完成了,看王作信中描述的情況,水稻長勢非常好,只要不出意外,收成肯定不會差。
王作在派人傳來的訊息中,也告訴了杭州官府在王易走後的一系列舉動,包括完善西湖疏浚的掃尾工作,在西湖邊上廣種楊柳和桃樹,並繼續加固堤岸及堤岸和小島的輔助設施等,修築沿湖及經湖而過的官道等等,從這些訊息中可以判斷出來,官府並沒有針對他們這一群人採取什麼特殊的行動,也就是他們這部江淮軍中餘部在杭州依然處於不被人知的隱蔽狀態中。
當然來人還告訴了另外一些重要的大事,那些事情的進展情況讓王易基本放心了。
來的信使還告訴了王易一個非常重要的訊息,根據王易的要求,及他們那些留守杭州的頭人們商量的結果,贊成一部分人再來長安,決定讓王近率領幾十名原本在江淮軍中有一定職務的人,及其他一部分人,先一步來長安,以避免王易面聖後出現一些意料之外的情況,能及時做出應對。不過還有一個訊息讓王易不知道啥滋味,來的信使還告訴她,在杭州整天悶悶不樂的蘇燕,也一再要求來長安,王作和王近商量後同意了她的請求,準備在天氣稍稍涼爽一些時候,由王近護送著她,一道來長安。
想著那個這段時間想起的美人兒如今有可能已經踏上往長安的行程,再過幾個月後可以見到,王易在高興中又有點其他的感覺,他知道蘇燕這次來長安後,與他之間定會發生一些實質性的改變,王易打心底是非常渴望這種改變,但總有一點潛意識的因素,讓他本能地抗拒,與蘇燕朝夕相處了那麼長時間,為何還會出現這種情況,王易自己不弄不大清楚。
他在想,會不會是因為上次在洛陽遇到過那女子的原因,他自個都說不清了。
但蘇燕來長安,還要再過好幾個月才抵達,王易暫時也放下此事不去多想。
王昂隨御駕一道去九成宮避暑後,也沒一點訊息傳回來,這倒並不讓王易奇怪,伴君身邊,能隨便傳遞訊息的話,那才是讓人覺得奇異的。
八月初,天氣已經轉涼,出去避暑已經兩個多月的李世民終於回到長安城來了,王昂也隨御駕回長安,不過他只在剛剛回京的第二天,匆匆來到王易所住地方呆了一會後,就走了。
在這次兄弟倆匆匆的會面時候,王昂告訴王易一個非常重要的訊息,那就是皇帝李世民接到代州都督張公謹所送一份十分重要的奏表,正在召叢集臣緊急商議張公謹奏議的事。張公謹在奏表中說,如今突厥內亂已起,再加上連遭天災,實力大減,請求朝廷派大軍討伐突厥。
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