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為何在古代,兩季和三季的種植方式,還有複種技術就沒有得到推廣呢?以王易所查資料,這樣的種植方式,直到南宋時候,才開始受人重視,明朝時候,才被大範圍推廣開來的,唐朝時候,都沒有得到重視和推廣,更不要說更早的時代。
現在種植的普通水稻生產週期是比較長,要到一百天甚至到一百二十天左右,甚至更長,但即使是這樣,一年兩季種植還是不會相互影響的。只能說,沒有人意識到採取複種這種好技術而已。
就如王易剛剛想到的,製作出簡單、穿著卻舒服的短褲,還有椅子、彈簧等物一樣,製作這些並不複雜,沒想到之前,都是不被人所知的兒子。
但如今有他這個穿越人的到來,複種技術透過當朝皇帝的手,馬上就可以向天下推廣了,王易發現,他所提的這項建議,會給大唐的天下帶來何種變化。
民以食為天,古代吃穿不愁的時代都可以稱之為盛世,王易也明白,他為即將到來的這個盛世,也出了一份力,而且是非常大的力,以後,他還要繼續向李世民提出更多的建議,為大唐的繁盛做出一個穿越人應該做的貢獻。
李世民看著王易露出了笑容,再令一邊的宮女倒酒,舉杯與王易碰了一下,喝乾了酒後,才說道:“朕聽了你當日所說那般,極是心動,也馬上令民部的官員及各級官府火速動作起來,在冬種開始,及明年的春種、夏種之際,透過各種方式,先在官田裡開始推行復種技術,也建議民間百姓的私田裡也如此種植,朕很想早日看到,貞觀四年,天下會如何豐產,哈哈!”
李世民笑了兩聲後,又舉起已經倒了酒的杯子,和王易碰了,很快就喝乾了。
王易也跟著喝了酒,有些興奮地說道:“陛下,若是不遭災,且種植時候採用精耕細作,一畝田地的產量,至少能增長五成以上,翻番也不是沒有可能,臣想,貞觀四年,天下糧食一定會極度豐產的,若到時天下糧食不豐產,陛下可以責罰臣!”
歷史所記載的,貞觀四年時候原本就是豐收年,長安米階很便宜,只要三、四文一斗,從另一個方面講,貞觀四年肯定是風調雨順的,不然不可能糧食豐產的,若再因為他這個穿越人的到來,助推了一把,那貞觀四年的糧食收成,會達到怎麼樣的規模,王易有點不敢去想象。
如果貞觀三年比貞觀四年糧食總產量翻了好幾番,女人李世民這個皇帝,還有朝中那一般大臣,一定會樂翻天的,王易也期待看到李世民和其他大臣聽到民部官員報告糧食產量時候,那特別吃驚加驚喜的表現。
想到這,王易都有點糊塗了,究竟歷史所記載的貞觀年代,原本就是那樣,還是因為他這個天外來客介入的緣故,才變成這般繁華的?融入歷史中,卻被歷史所迷糊,王易有些弄不明白了!
李世民怪怪地看了王易兩眼,嘴角再抽抽,但卻馬頭抬了起來,看著已經快黑的天空,很感慨地說道:“晨陽,你向朕提了不少非常有利於民生之講,這讓朕很是欣喜,而且你對戰爭了解和研究的也非常多,如今前方的戰事真的如你所料那般發展,朕很是驚異,天下間竟然有你這般人物…”李世民這兩句話說完後,將頭放了下來,似笑非笑地看著王易,“民生、軍事、醫術都如此在行,朕想,天下間找不出如你這般的第二人了,連朕都自覺不如!”
王易嚇了一跳,趕緊放下手中的杯子,將兩手從水中舉起來,作禮說道:“陛下如此說,臣甚是汗顏,臣所提的複種技術,只是偶然間想到,並試驗成功的,只是比別人多長了一個心眼而已,陛下沒有責臣有怎麼不軌之心,臣就心滿意足了,關於兵事只是,所說很多隻是隨著性子的猜測,紙上談兵而已,陛下能耐著性子聽臣糊扯,臣已經是驚喜異常了…醫術更是如此,都是從書上看來的,以往時候只是按著書上所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