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吧?類,’如果拯救他們於將亡之際,授之以生產之道,教之以仁義禮教,數年之後,這些突厥降眾全都變成我大唐子民,到時可以選擇他們中間的部落首領到朝中任職,使其入朝充任宿衛官兵,這些頭人會畏懼皇威、留戀皇恩,忠心為我大唐做事,有何後患呢?臣以為,若如魏秘書監所提那般,將他們全都放回草原,不對其置以監管,他們必定會再次集聚力量,與我大唐為敵,那才是真正的大患!因此,臣以為,萬不可採取此縱虎歸山之舉!”
魏徵馬上反唇相駁:“陛下,臣以為溫大夫此奏甚為吧?理,突厥人本性使然,即使對他們施以教化,授以生產之道,教之以仁義禮教,他們依然會頑冥不化,吧?法將其教化為我大唐真正的子民,到時突厥人集聚之地,必生亂事,陛下,五胡亂華之禍事過去並不久,前車之鑑,不可不防啊!”
溫彥博馬上站出來再次反駁:“陛下,魏秘書監所說吧?理之極,突厥人並非人人本性如禽獸,這些年,降於漢人之胡將並不在少數,右武衛大將軍史大奈即是一個極好的例子,我們並不期望所有突厥人都被教化,但只要有大半的突厥人,特別是突厥頭人,能聽服於我大唐,那就可大大弱化突厥人的力量,以夷制夷,這些歸降我大唐的突厥人,即為我大唐防守邊關之強大力量!退一步講,即使朝廷不準備對他們施以教化,那也不能完全將他們放歸草原,數十萬突厥人重歸草原,不出幾年,必成我大唐新患…”
聽了兩人相互間的辯駁後,一邊留神聽著的王易挺是感慨,魏徵在歷史上留存的名聲非常不錯誤,但有很多的歷史學者對其評價並不是很高,就因為此人在朝政方面並沒有很大的建樹,許多記載在歷史上其對於朝政的建議都證明了其目光看的並不長遠,就如關於討論這次如何安置突厥的事,還有其極力倡導的‘偃武修文’之策,都可證明其目光確實短視!
魏徵還未再次開口,殿上的李世民說話了:“諸卿說的都在理,如此大事,必須得集廣議再做定奪,朕想聽聽諸位愛卿還有其他不同意見否,有意見者儘可奏來!”
李世民的眼光落到了站在最前列的長孫吧?忌,還有房玄齡這幾位重量級的大臣身上,看到這兩人並沒怎麼反應後,有點失望,又往朝臣佇列中瞄去,最後落在站在最後邊的王易身上,看到王易在那裡昂著頭,一副躍躍欲試,想站出來發言的樣子,很自然地流露出了一個奇特的眼神。
今天李世民特意將原本不應該參加這樣緊急朝議的王易宣進宮來,正是想聽聽此子有沒有怎麼特別的建議,在聽了這麼多大臣的奏議後,很想聽聽王易到底有何說法。
並沒讓李世民失望,在殿內稍事冷清了一小會後,王易中氣十足的聲音在殿內響起來:“陛下,臣有奏!”
第一百零三章如何善後
第一百零四章 舌戰群臣
第一百零四章舌戰群臣
“王愛卿,有何良策,儘管來!”李世民話間還做了一手勢。
“是,陛下!”李世民的一聲‘王愛卿’差點讓王易為之氣結,有點鬱悶地再作一禮道:“陛下,臣覺得,被俘的這數十萬突厥人萬不可放其回去,縱虎歸山,後患無窮,必須得將其置於我大唐軍隊的有效監管之下,不讓其再與我對抗,臣認為,對於普通的突厥族人,也就是那些並沒有參加戰事的突厥人,和參加戰事突厥軍士必須區別對待,用不同的安置手法!”
“哦!?”王易這不同於常人的想法讓李世民有點驚異和好奇起來,馬上問道:“覺得如何分開安置妥當?”
“陛下,那些因為參戰而被俘的突厥士兵,他們在戰事進行時候,曾經擊殺過我大唐的軍士,在以往時候,也曾擄掠過我大唐的百姓,是我大唐的罪人,必須得讓他們以實際行動來為他們所犯下的罪行贖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