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陛下,臣附議馬周馬上站出來,表示支援,“吳王這些年向陛下提請了許多利於朝政之計,才情不俗,在封地上這些年,從沒做出任何失德之事,廣受好評,臣也覺得,應立吳王為太子
“陛下,臣附議尚書左僕射房玄齡也站了出來,支援立李恪為太子。
接著李世、李道宗、褚遂良等重臣也都站出來,支援立李恪為太子…糹
第一百十二章 多提醒你兩句
貞觀二十一年五月初二,李世民釋出詔令,廢太子李治為庶,流放瓊州,李治手下的諸多謀士被殺或者被流放。
詔令中同時宣佈,立吳王李恪為太子,入主東宮,吳王妃王氏為太子妃,並大赦天下。
隨後朝廷再發詔令,對朝中的人事做了部分調動,任免了一部分官員:司空長孫無忌領檢校中書令職,岑文字為中書令,馬周和蕭為侍中,房玄齡和李世領尚書左、右僕射,李道宗為吏部尚書,楊師道為禮部尚書,劉德威為刑部尚書,司農卿李緯轉民部尚書,將作大匠閻立德升任工部尚書,王易為守兵部尚書併兼領新設立的軍器監大匠職,崔仁師、許敬宗為中書侍郎,褚遂良、于志寧為黃門侍郎。
以檢校中書令長孫無忌為太子太師,尚書左僕射房玄齡為太子太傅,尚書右僕射李世為太子太保,守兵部尚書王易為太子詹事,侍中馬周為太子賓客,黃門侍郎褚遂良、中書侍郎許敬宗為左庶子,中書侍郎崔仁師、吏部侍郎蘇勖為右庶子,禮部侍郎高季輔為少詹事,並以檢校右驍衛大將軍王昂領太子左衛率,右武衛大將軍薛萬徹領太子右衛率。
隨著李治被人押送著從長安離開,前往流放地瓊州,這出在朝中震動挺大,但在民間卻並沒有引起太多波瀾的廢立太子之“好戲”,落下了帷幕。
辭職後清靜了幾個月,又重新被複職起用,還領兵部尚書之重職的王易,也知道在這個節骨眼上不能打馬虎眼,只能全力地去履行職責,以免出了什麼差池,被李世民那個想找人出出氣的皇帝責罰。
王易當初曾有過希望李恪這個才情不錯的皇子當太子,並繼李世民後任皇帝的想法,但如今李恪真的成了太子·並有可能成為大唐的第三任皇帝,王易卻高興不起來。
大唐幾任太子都遭遇悲劇的命運,李建成、李承乾、李治都是如此,王易不知道等待他那個妹夫的會是什麼,因為有妹妹王曇這個歷史上沒有出現過的人物在,王易已經不能以平常心去看待這次事件了·這是關係到他們身家性命的大事,萬不能再重演前面幾位太子的命運。
王易也知道,王曇如今成了太子妃,他和王昂這兩個當哥哥的人,註定不會被任何人忽視。
王易不知道接下來歷史會如何發展,李恪會不會遇到前幾任太子一樣的命運,他能做的是,低調行事,儘量不張揚·不被人詬病和攻擊,在出現什麼意外情況時候他和家人及親近的人能身免,他希望大唐朝中的局勢能不再起大的波瀾,平平穩穩地發展下去,直到李恪當皇帝·他的妹妹成為皇后,到了那個時候,他就可以抽身離開朝堂,過逍遙自在的日子去了。
朝中發生了這麼大的事後,長孫無忌和王易商量了許多次,王易也聽了不少長孫無忌對他的忠告與勸誡,他也能理解長孫無忌在朝堂上站出來表態支援李恪當太子的無奈與失落。
站在另一個層面看問題,王易明白有長孫無忌這個極得李世民信任之人在·作為李世民及長孫無忌女婿的他·只要不做出謀逆的事,是不會被重責的·但如果因為一些原因李世民要交卸權力,想將皇位傳給繼任者,那他這樣身份特殊的人,很可能會被暫時“清洗”或者其他方式的特別“關照”,當權者都不希望有另外的人掌控朝廷的大權,長孫無忌不可以,作了李恪摯友及諸多親緣關係的他,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