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募兵制也因此施行。
從最初只是從普通百姓中選拔一直到逐漸演變為從流民、罪犯、奴隸中選出體壯力大者從軍的募兵制,大大加重朝廷負擔,也因應募者大多未經軍事訓練,致使軍隊中魚龍混雜,不便管理,而到了如今漢室衰微之時,募兵的權力也從中央下放到了地方,各地刺史州牧在地方豪強的支援下不停募兵,逐漸有了如今的天下大亂、諸侯並起。
孫權倒是想對如今的徵兵制度進行調整,但軍事制度實際上是受土地制度影響,作為封建社會最基本的經濟制度,土地制度的變化勢必會導致兵役制度的轉變,只要土地制度一發生變化,原有的軍事制度也就隨之解體,如今土地都沒有握在手裡,還談什麼軍事。
至於募兵制,雖然是兵農分離,不必太過考慮土地制度,但也和財政狀況息息相關,只要有足夠的財力,募兵制就可以良性地長久儲存,若是財力不足,由募兵制招攬的軍隊戰鬥力就很難保證了。
超越時代一步的是天才,但要是超前兩步,往往就會變成瘋子。以孫權此時想法,募兵制若能加以調整,其實要更適合一些。以募兵制徵兵,操作難度不大的同時,可以使原本的農民擺脫兵役負擔,且士兵不必歸家務農,居於行伍之中,兵將長期生活在一起互相熟悉,也可以使軍隊的戰鬥力大大提高。
而徵兵制看似有很多人拿起鋤頭是農民,拿起槍是軍士,實際上這種兵士普遍戰鬥力不高,由於鄉土觀念較重且兵農兼顧,訓練時間難以保證,軍將之間時而分離,勢必不會似募兵制一般緊密配合。
若能讓務農之人全身心投入農產、從軍之人全神貫注于軍事,軍隊戰鬥力提升的同時,由於勞役制度的減輕農民得以有更多的時間從事農業勞動,社會的生產力也會得到解放。
漢朝快一步,後世再快一步,等到再發展到自己前世的時代,在世界上不知又會快上幾步。
但哪來那麼多糧食、哪來那麼多錢財?不比長江以北的中原地域,江東並不是屯田的合適之所,除非能讓江東原本一畝的土地產出兩畝的糧食,但這可能麼?
算了,江東還沒徹底掌握,現在就談整個大漢未免有些好高騖遠。
孫權嘆息一聲,雖然只是些不切實際的玩笑話,但他還是想忍不住脫口而出:
“土豆、番薯,得一可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