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愣著幹什麼?子敬去準備準備,子明、伯言還有兄長要是想等的話,將軍府住處不少,也可暫且歇下,若想回家,等我得到訊息之後再通知你們來。”見眾人臉上表情都有些呆滯,孫權疑惑道。
“仲謀,伯符遇刺一案如今多半已與顧徽無關,為何不等到平定江東之後再查?”見其他人不便開口,周瑜於是出言問道。
“既然知道長兄遇刺有蹊蹺,為何不查?”孫權也愣住了。
周瑜斟酌了一下詞句:“此時不應該優先針對江東世家麼,伯符遇刺一案下迷藥的嫌犯中,顧徽已經洗去了嫌疑。”
“這和繼續查案也不矛盾吧。若無長兄,哪有如今的江東六郡,長兄打下的孫家基業雖然危若累卵,時刻面臨著被內外勢力衝擊的危險,但這已經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了,權能有今日,難道不是父兄的緣故麼?”孫權好像明白了眾人什麼意思,提高了聲音。
“此時江東未定,不能斬殺黃祖以祭先父之靈,但既然在先兄遇刺一案已有進展,為何不查?此事在權心中位置,不比打壓世家豪族差上半分,若不是如此,為何我當初會在廬江城上親手斬殺李術,並逼他寫下血書?”
早在孫權即位之初,他就對長兄遇刺一事耿耿於懷,此前自己傳出有關長兄遇刺真相的流言,固然有迫使江東世家低頭的目的,同時也是為了引出江東人民對長兄遇刺的關注。
若是即位之後,立刻巡視四方穩定局勢,讓江東的所有人都感受不到主君的亡故,也許會有利於統治,但孫權難道會讓先兄蹊蹺遇刺的事情就這樣過去麼?
所以他初設流言為將此事丟擲、閉門數日發酵流言為加重影響,到了平定廬江之後,他逼迫李術寫下的那封血書,就是指明孫策遇刺一事背後有內幕,讓自己得以在之後有重提此事的理由。
“建安初年,吳王舉兵攻術於廬江,術閉門自守,是夜,四面皆吳歌,軍心大亂,吳王趁勢破城,術恐,密言先討逆將軍之死,吳王哭未及息,怒梟術首、誓報兄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