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這回可真是科學家了,不再是什麼大學的教授,而是來自一家叫做格魯索的研究中心,專門從事計算機軟體的研究。
這個研究中心洪濤一無所知,但是它的上級單位就很有名了,這個研究中心隸屬於蘇聯航天局,同時也隸屬於國防工業管理局。透過和這兩位蘇聯科學家簡單的聊天,洪濤也從一個側面瞭解到了蘇聯之所以把自己弄到解體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他們的社會資源分配太極端了。
按照這兩位科學家的介紹,整個蘇聯的科研單位裡,只有大概百分之十五左右是用在民用上的,剩餘高達百分之八十五的經費全是軍事方面的研究。這對於蘇聯的國防工業來說,是個福音,可是對於蘇聯的國民生產來講,就是噩夢。絕大多數的人力和物力都造了武器,而這些武器又不能產生效益。還得佔用更多的維護費用。這個龐大的國家是活活被自己累死的,長期偏食。造成了嚴重的營養不良。
有了這四位科技人才的加盟,再加上王教授的鼎力協助。實驗室那邊基本算是不用洪濤操心了。不過大姨夫那邊又來給洪濤添亂了,他剛開始是捏著鼻子接收了那個蘇聯建築設計師,原本的打算就是養一個閒人。結果沒出兩個月,人家就把他這份情給還上了,他用他原本就知道的方法,再綜合了大姨夫建築公司的實際情況,弄出了一種能讓水泥乾燥時間縮短百分之十,而且還不影響強度的改良辦法。最主要的是這種辦法沒什麼成本,就是一個工藝和原料配比上的小微調。
別小看這百分之十。這就是工期啊,這就是時間成本啊!有了這百分之十,很多工序就可以重新排列,避免了好多停工待料的時間浪費,這就是知識的力量!於是大姨夫又樂顛顛的跑過來,向洪濤伸手了,因為他聽他那個妻弟、洪濤的小舅舅透露,洪濤這裡又來了兩個老毛子大能!
洪濤讓然不會把手裡的計算機專家送給大姨夫去當建築師,不過對於大姨夫的這種轉變。洪濤還是很高興的。不管是什麼行業,度過初期這種純拼關係、拼人力的階段之後,都要面臨一個向更高科技含量轉型的問題。大姨夫能早一天認識到知識的力量,那他就能在主觀意識裡佔得先機。以後再碰上類似的問題,他不能說是首先吧,至少也會想起能不能用知識、科技來試著解決一下。這就是很大的進步啊。
大姨夫不光是來和洪濤要人,同時他還給洪濤帶來了一封信。這封信是遠在皖南山溝子裡盯著開山修路的柳工寫的。信的大概內容無非就是具體介紹一下工程進度什麼的,另外也提了提。他那邊缺少技術人員,絕大部分山民連炸藥都不會安放,施工剛剛兩個月,就發生了三次放炮傷人的事情。好在山民們都很清楚,修路就是要死人的,所以倒是沒引起什麼麻煩,不過柳工還是要求再給他增派幾位幫手,稍微懂點這方面的知識就可以。
對於柳工的這個要求,洪濤還是支援的,他當初也沒想這麼多,完全是一拍腦門就去了。要說監獄這段生活對他沒影響那是不可能,剛出來那會兒,他心裡總是有股子怨氣,所以才會那麼急急忙忙的跑去修路和給錢家康修墓,與其說失去給朋友一個交代,不如說他在耍脾氣。如果放在現在,他肯定要左琢磨右考慮,諮詢諮詢專業人士,然後萬事俱備了,再開始行動。
在柳工的信裡還有一個東西,三張照片。照片的內容都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