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裡,天子也是要必須保全的。
“噗嗤!”
就在郭勝暗自得意之際,張讓衝著他身後的高望擠擠眉,高望一劍便砍斷郭勝的大動脈。
殺了郭勝的高望似乎並沒有解氣,一腳踢飛那郭勝的頭顱。
扭頭,郭勝回身相望,問道:“去哪?”
無人可言。
段珪裝作緊張的提醒道:“小平津乃是洛陽門戶,又是河內太守朱儁的駐守處,各地勤王之師也會途經此處,只要我們等到勤王之師,屆時便可調軍除掉袁氏叛逆!”
沉吟一聲的張讓抬頭又望了望,複道之外攻擊甚厲的叛軍,下定決心,拉過兩位皇子的手臂,喝道:“好,隨我保護天子衝出去!”無奈之下,張讓只好率領年幼天子劉辨、陳留王劉協,自洛陽北城門,出奔河內,欲借朱儁等這批國家老臣,護佑天子聲威,擁兵相抗袁紹。張讓這一招,乃是欲借國家強枝,對抗中央叛逆。
張讓從北門突然衝出,已經引起袁紹警覺。
唯恐宦官逃散洛陽,聚集起洛陽京畿地區豪強勢力,袁紹顧不得追擊張讓,便親自率大軍,分出一路人馬,徹底封閉宮門。又擔心,已經逃走的張讓之輩,與北宮內宦官裡應外合,袁紹遂頒佈格殺令,勒兵捕捉宦官,皇宮之內,不論長少,只要沒有鬍鬚,盡數殺之。因不願放走一人,後宮貴妃、太后住處,以及宮女廂房,全被袁紹部下士卒一一搜捕、破壞,或有怠慢者,亦是隨手殺之。
俗話言“殺人放火”。
北宮建築,多有土木之亭房,一遭兵亂,這戰火也不知何時開始燃燒,無數宮殿美亭,亦毀於此日大亂。
自攻破南門後,袁紹總計誅殺宮人近三千餘人,上至中常侍、大小黃門,下至雜役苦工。
洛陽城諸宦官,躲過此劫者,寥寥無幾,自此以後大漢皇宮空虛。
次日夜晚,日夜兼程的董卓,終於率部下三千騎兵,跨過無數泥濘道路,趕至洛陽附近。剛至洛陽城西的顯陽苑,董卓便遠遠瞧見洛陽北宮火起。情知戰事激化,董卓立即不待休整,又是急兵催進,向洛陽城奔來。
旦日天亮,天色灰濛濛,太陽尚未升起時,董卓終於,自上西門,兵入洛陽城。
洛陽城內,人員雜亂,道路上盡是兵卒巡警,無有民眾。
偶爾見到一些官員,也大都或是手持兵刃,或是身邊無數兵卒護衛。
經過袁紹、袁術三日苦攻,宦官敗亡之局已定。洛陽城內,也初步恢復秩序。當然民居、亭裡,依然禁閉,真正恢復秩序的是士卒、以及官員諸卿。局勢告訴他們:大局已定,袁氏當權在即,勿要再留戀宦官。
董卓略略打探訊息,知道諸公如今集結在城北,立即催馬奔去,與朝廷諸公匯合。董卓粗略的算了一下,以袁紹暫時的實力,單兵不足以對抗自己,但是如果有何進舊部,洛陽老臣相助的話,自己很難獲得中樞權利。只能坐等袁紹壯大,既然這般,董卓按照李儒給的約定,先匯合群臣,控制中樞,然後在回師去取年幼天子。當然董卓這個暫緩,最多隻有半日時間。
……
又夜。
張讓懷抱年幼天子劉辨,段珪懷抱陳留王劉協,兩人率二三十人親信,縱馬奔向黃河岸邊的小平津。
天子劉辨年方十七,週歲十六。此時已經神情渾噩,已然沒有主見,事事皆賴張讓、段珪指揮。他這年紀放到後世,少帝劉辯,也就是一個處於花季雨季的單純高中生,哪曉得世事殘酷,爾虞我詐。他長於道人史渺之家,學的也大都是清靜無為,修身養性。靈帝壯年而死後,他才被何進強行推上天子之位,接觸朝政。便是這樣一個少年,身登天子之位數月,還未曾熟悉朝政運作,便突然遭受兵亂,親眼見到無數士卒彼此殘殺,鮮血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