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陳勝舉事失敗完全是咎由自取。當初楚懷王被騙到秦國,後秦又滅楚,楚最無辜,所以楚人到現在還可憐楚王。而陳勝沒有立楚王之後而自立為楚王,民望不歸,理所當然失敗。
第二,如今楚人爭先恐後地歸附你項梁,不是因為你能力過人,而是因為你項家祖上世世代代為楚將。
綜合以上兩點:唯有立六國時楚後為王,方可名至實歸凝聚人心。楚南公曾說過,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如果楚國人都團結反秦,必勝無疑。
薑還是老的辣。此言有理有據,不服還不行,項梁深以為然,決定立楚國之後為王。
可難題又來了,楚滅國多年,皇室貴族早各奔東西不知所歸,如今天下大亂,恐怕楚後早死於匪兵之手,去哪尋一個活人來當這傀儡楚王?
項梁你不要擔心,範老爺子早就替你想好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廣而告之,貼出尋人啟事找人。
於是,項梁只好貼出廣告,派人四處尋找楚王后裔。功夫不負有心人,項梁果然尋到了在民間替人放羊為生的楚懷王孫子羋心。
六月,項梁選了一個良辰吉日,羋心被正式立為楚王。為迎合民意,尊他為楚懷王,定都盱眙(今江蘇省盱眙縣),項梁自號為武信君。
在中國古代,國家元首,我們稱他為君主。而其他的什麼武信君呀,文信信君啦,都是一種地位的象徵,這種稱呼往往都是由君主,即國王給那些功多勞高的人賜封的一個高階別的雅號。項梁沒有透過楚懷王賜封而敢於自號為武信君,這也就等於說,項梁明尊楚懷王,其實暗地裡是把他當成一個空殼擺設,項梁本人才是楚國真正的老總。
此時,張良看著項梁重組楚國,他也想搭改革的順風車,把韓國那個破爛的小公司推向市場。於是,張良對項梁遊說,意思大約是說,目前秦朝這個對手還很厲害,僅憑楚國一家公司是無法與他競爭分割市場的。韓諸公子橫陽君韓成最賢,您可立他為韓王,這樣您就多了一位合作伙伴,那樣就可以與秦國爭鋒天下了。
張良不愧沒有白讀《太史兵法》,說得一點都不比范增差。項梁亦深以為然,讓張良去找韓成,立他為韓王,張良為宰相(司徒)。張良祖父二代輔佐過五世韓王,張良師承祖制,合情合理。
多年以來,張良傾家蕩產流亡異國他鄉,為的就是有朝一天重歸故國重現祖上榮光,他終於等來了這一天。但是,張良想真正重現祖上榮光,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項梁給他們的不過是一頂官帽,他們的手中,不要說土地,就是兵就沒有幾個。
所以,韓王成和張良要想當真正的王及宰相,就要勇敢地打回韓國,從秦軍手裡奪回屬於他們的城市,只有這樣,才算是名至實歸。
當然了,沒有兵無所謂,反正劉邦開了借兵的先例,況且項梁是個大地主,借他個幾千兵也是綽綽有餘。果然,張良主動向項梁提出要借兵。然而,項梁一聽就笑了,借兵可以,不過我只能借你一千餘兵。不管你以後是輸還是贏,都得還我的本。
項梁一笑,韓王成就想哭,開什麼玩笑,一千餘兵就想從章邯幾十萬虎狼之師的嘴裡奪食,那不是無異於比登天還難?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基點,我就能把地球撬起來。
張良說:給我一千兵,我也能把韓國的土地奪回來。
張良安慰韓王成道,沒關係,現在兵荒馬亂的,能借到這千兵已經很不錯了。相信我,只要我們努力奮鬥,終有一天,我們肯定能夠全都能把韓國土地奪回來。
刀不試試,還真不知道他的利害。果然,張良帶著這一千餘兵打回了老家,他馬上就從秦兵手裡搶回了幾個城市。
可不幸的是,秦軍也不是吃白食的,他們還沒等張良把屁股坐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