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不過佛祖的“二三行”之嫌,並不影響佛教中“三三行滿”才能證得佛果,涅槃成神的這一理論。
《西遊記》一書中,儘管沒有提到釋迦牟尼佛祖的人生經歷,但是也提到釋迦牟尼佛祖有母體所出的經歷,在《西遊記》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一體拜真如》裡,佛祖如來就說道,“自那混沌分時,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天地再,萬物盡皆生。萬物有走獸飛禽,走獸以麒麟為之長,飛禽以鳳凰為之長。那鳳凰又得之氣,育生孔雀、大鵬。孔雀出世之時最惡,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頂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從他便門而出,恐汙真身,是我剖開他脊背,跨上靈山。欲傷他命,當被諸佛勸解,傷孔雀如傷我母,故此留他在靈山會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
釋迦牟尼佛祖有過人生歷程,有降生、娶妻、生子、服食人間煙火等等這種沾染人間“垢姿”的階段(最終仍是涅槃成聖的);有過“出生”、證佛果(修行和傳道)、“涅槃”後“三三行滿”才成聖的經歷。儘管《西遊記》中沒有與釋迦牟尼佛人生經歷的直接描述,但是《西遊記》書中唐僧師徒費盡千辛萬苦取回的“《涅槃經》四百卷,《菩薩經》三百六十卷,《虛空藏經》二十卷,《首楞嚴經》三十卷,《恩意經大集》四十卷,《決定經》四十卷,《寶藏經》二十卷,《華嚴經》八十一卷,《禮真如經》三十卷,《大般若經》六百卷,《金光明品經》五十卷,《未曾有經》五百五十卷,《維摩經》三十卷,《三論別經》四十二卷,《金剛經》一卷,《正法論經》二十卷,《佛本行經》一百一十六卷,《五龍經》二十卷,《菩薩戒經》六十卷,《大集經》三十卷,《摩竭經》一百四十卷,《法華經》十卷,《瑜伽經》三十卷,《寶常經》一百七十卷,《西天論經》三十卷,《僧祇經》一百一十卷,《佛國雜經》一千六百三十八卷,《起信論經》五十卷,《大智度經》九十卷;《寶威經》一百四十卷,《本閣經》五十六卷,《正律文經》十卷,《大孔雀經》十四卷,《維識論經》十卷,《具舍論經》十卷。在藏總經,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檢出五千零四十八卷”中,對於釋迦牟尼佛的這種人生經歷,則是有不同程度的記載、描述和渲染的,是備受推崇的。也可以說,《西遊記》作者儘管沒有直接提到釋迦牟尼佛的這種人生經歷,但是對於這件人所共知的事情,則是以間接的方式來體現和推崇的(唐僧師徒費盡千辛萬苦取回的“五千零四十八卷”經中對釋迦牟尼佛的這種人生經歷有相當程度的描述和記載的)。
在須菩提祖師現身的形象詩中,有這麼兩句詩,“大覺金仙沒垢姿”和“不生不滅三三行”。在這兩句詩中,就體現了須菩提祖師和釋迦牟尼佛祖的兩個實質性區別,區別之一就是須菩提祖師“沒垢姿”。也就是說“須菩提祖師”從來就沒有使用過人體這種帶有“垢姿”的“靈魂”載體。雖然其相貌為人或神相,但只是一種“妙相”。“西方妙相祖菩提”這句詩就說明了這一點。而釋迦牟尼佛祖則使用過人體這種帶有“垢姿”的“靈魂”載體。“不生不滅三三行”是須菩提祖師和釋迦牟尼佛的區別之二,“不生不滅”是佛教和道教對其尊崇的“大神明”的一種說法,道教認為其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