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和它們融合,相互分享離別之後的感受,從中更加深刻地體驗到自己。即使失敗,那比起主動地把這個迷宮加以封印要好,因為之後萬一“不幸地”再次處於其中了,那麼就自動放棄了走出迷宮的可能,因為即使現在的我和過去的我融合,走出了迷宮,那麼仍舊走不出自己下在迷宮之外的封印,這是自己創造的對自己來說是無解的迷宮,套在真實下的那個具有走出可能的迷宮之外,自己逼迫自己再度成為魔鬼,而且是更加強大的魔鬼!而且是在拒絕過去的自己被自己救贖的可能啊!
。1。2
翻譯中“如果我、我的鷹、我的蛇都不存在”,那“鷹”和“蛇”是什麼啊,中國的讀者可能很難理解。
那麼試著去想象一下“鷹”和“蛇”各自具有什麼本性和象徵吧,當然也可以把它們外接,自己用第二人稱視野或者第三人稱視野去看,可能略微能夠發現一點吧?
讀詩歌不是去確定,讀詩歌需要放開自己束縛已久的想象力的翅膀,去思想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否則從中還能得到些什麼呢?
視野不同得到的樂趣當然也不會是一樣的。我舉了幾個視野,但是實際上視野是無限的,我自己都不可能只用這幾個視野去看,所以讀者也不用我固定下來的去固定自己才好。
。1。3
翻譯中“你是多麼豐富的星辰啊!”原文是“thou exuberant star!”。
Thou=you這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在於exuberant 'ig‘zju:b&;#601;r&;#601;nt',這個詞很難翻譯啊。
如果我翻譯成“充沛”等似乎只是表現了量的程度,如果我翻成“富足”,那麼離原意似乎更遠了,我實在找不到一個恰當的詞可以表現這個意境,所以只用最樸實的“豐富”來涵蓋它,讓讀者透過自己的想象去體會原作作者想要表達的真實含義。
。1。4
原作中的“杯子”的這個象徵在詩歌散文中並不罕見。
例如泰戈爾的吉檀迦利Gitanjali首篇的蘆笛(flute of reed)就與之類似。
上面的“”是什麼意義呢?
前四位“”表示原作的翻譯,後面的部分,如果有的話是翻譯者的體會,當然位數選擇要根據被翻的東東,並留有餘地,以更加包容的體系涵蓋被固定了的原文。這麼作的目的?好像就不用我說了吧?
2008年2月11日星期一
第一部(First Part),五、快樂與熱情()
注:原文太長,精力不夠,即使是精選的部分也不能全部翻譯出來,只能選取其中部分的部分翻譯,如果是部分的翻譯,那麼引一點原文,想必不會是被禁止了的吧?
……
And nothing evil groweth in thee any longer; unless it be the evil that groweth out of the conflict of thy virtues。
如此,你就再也不會產生什麼罪惡,除非那罪惡是出自你自己準則之間的衝突。
……
My brother; if thou be fortunate; then wilt thou h*e one virtue and no more: thus goest thou easier over the bridge。
我的兄弟,如果幸運的話,你將擁有一條準則而不是更多-這會使你更容易地度過那座橋。
Illustrious is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