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因為沒有受過黔首的苦,就高高在去嘲笑、鄙夷黔首所受的苦。”
“這是不對的。”
右丞相王綰默默唸叨著太子扶蘇最後說的那一番話。
過了好半響,王綰方才抬頭看著天幕的太子扶蘇,悠然長嘆:
“明明生來至尊至貴,卻不自矜自傲,更不將之視為理所當然。”
“反而謙卑自省,能夠低頭看到黔首之苦,能夠理解黔首之苦,更能意識到鄙夷黔首之苦是不對的行為。”
“那個大秦能有如此的太子殿下,是大秦之幸,亦是黔首之幸。”
“幸甚至哉!幸甚至哉!”
另一旁的左丞相隗狀也是不禁苦笑道:
“那位太子殿下明明才五歲,但是在世事洞明這方面,卻感覺比活了五十多歲的老夫還要更加深刻、透徹。”
“難道通讀史書對一個人的影響,就真的這麼大嗎?”
說到這裡,隗狀也是轉過頭看向不遠處的太史令。
太史令當即搖了搖頭,推脫道:
“你別看老夫,老夫也不知道。”
“而且史書又不只老夫一個人讀過,你們也同樣讀過史書!”
“最多就是你們讀的史書比老夫少一點而已。”
“你們自己捫心自問讀完史書之後,對你們有沒有影響?”
“如果有,影響又有多大?”
聽到太史令這麼說,一眾或多或少曾經讀過史書的文臣武將,也都開始回憶自己讀完史書之後的感受。
然後不到片刻,一眾文臣武將便紛紛睜開了雙眸,微微搖了搖頭。
怎麼說呢,讀完史書之後的他們,的確有所影響,但是影響不多。
更加不可能說像天幕的太子扶蘇那樣,有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
“大概史書是一面鏡子吧,有人從史書中看到了王侯將相,有人從史書中看到了戰場殺伐,有人從史書中看到了合縱連橫......”
“而那位太子殿下,大概便是從中看到了黔首吧。”
武成侯王翦回憶了一下那位太子扶蘇殿下,在通讀完史書之後,口中提到過最多的便是那芸芸黔首。
天下各地的黔首,尤其是老秦人,特別是老秦人中的關中秦人,他們沒有朝廷大臣那麼多的為什麼。
他們只是知道一件事,那就是:
“太子殿下沒有看不起我們!”
“扶蘇殿下知道我們受的苦!”
“太子扶蘇殿下並沒有覺得我們卑鄙(指地位卑微,見識淺陋)!”
“太子殿下就算覺得我們的飯菜難吃,但是他也認認真真地全部吃完了,沒有半點浪費!”
“要是換做其他王公貴族,恐怕早就將那些飯菜蓋在我們頭了!”
“扶蘇殿下記得每一個孤寡老秦人的名字,也記得每一個孤寡老秦人的過往事蹟!”
“就算其他人也有如太子扶蘇殿下這樣的過目不忘之能,但是他們也不會願意如同太子扶蘇殿下那樣記住我們這樣卑賤之人的名字!”
......
這個時代,是一個幾乎看不見黔首的時代。
這個時代,是一個王侯將相、貴族士族高高在的時代。
這個時代,是一個黔首卑微低賤如野草,任人肆意踐踏、採割的時代。
王侯將相、貴族士族,幾乎沒有人會願意將目光放在那些卑微低賤的黔首身。
更加別說會有王侯將相、貴族士族願意花費時間、精力,只為去記住一個普普通通的黔首的名字。
哪怕王侯將相、貴族士族真的如同天幕太子扶蘇那般,擁有過目不忘的天賦之能,他們也不會如此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