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士大夫都能夠接受,他們拿了銀幣也不會讓資金閒置,購買新股進行投資是個不錯的選擇。
這其實就是“南明”政府的土改,另一種“耕者有其田”的方式而已。
沒有血淋淋的暴力搶奪,尊重貧苦農民獲得耕地的權益,也維護富人的既得利益,富人的積累未必都是強取豪奪,說不定是祖祖輩輩勤勤懇懇勞動所得也未可知。
“南明”政府不仇視富人更加不仇視士大夫,本著對所有人無論貧富一視同仁的態度執政,只有違法之人才是壞人,堅決打擊。
“南明”會持之以恆走共同發展的道路,對明末嚴重的貧富不均社會現象採取釜底抽薪的方法徐徐圖之,首先解決至關重要的土地矛盾。
嚴格規定士大夫階層享受的減免田賦、丁稅等等一系列福利待遇,把免稅的福利延伸到升斗小民之家。
馬上在山東大地就會有政府工程開工,修建道路、水庫、橋樑需要僱傭大量勞動力,就業渠道多了,基層老百姓漸漸地就會積累起財富,用不著幾年,一個欣欣向榮的齊魯大地就會展現。
第八百一十章:歸順或者毀滅
魯承祖用兵也是多多益善,他知道不能讓明軍失去管理,知道軍隊跟流寇的最大區別在於有沒有錢糧供給。
失去政府的明軍在得不到錢糧的情況下,毫無疑問大多數人立刻會變成流寇打家劫舍。
當然要把所有的明軍收編並且帶上一起行軍,哪怕山東明軍戰鬥力和裝備不行也沒關係。
給他們“南明”一級鄉勇待遇,作為隨軍勞力參與挖戰壕、修堡壘、阻斷賊兵逃路,免得失去組織又有武力值的明軍禍害地方。
做這些只需要體力和紀律基本沒有危險的工作明軍應該能夠勝任,保守估計集結四五萬明軍和地方青壯應該很輕鬆。
山東方向,魯承祖、茅元儀的隊伍在不斷壯大,他們進兵途中打掉了十幾支造反武裝,足以確保經過的地方恢復社會秩序。
留下一部分“戰神”軍人帶領老百姓生產自救,儘快完成保甲聯防體系正在進行中,不久地方上的鄉勇武裝就能夠自保無虞。
魯承祖、茅元儀統領的山東這一路人馬越聚越多,組成部分有少量留在山東發展的“戰神”子弟兵,一萬餘一級鄉勇,六千登萊巡撫撫標營人馬。
還有四五萬大明山東守備軍、衛所軍、團練軍、衙役、捕快,有三四萬被圍捕的山賊、流寇也被充當雜役跟隨大軍挑擔、推車、餵馬。
大軍浩浩蕩蕩來到德州地界時人馬已經超過十萬,魯承祖和茅元儀甚至認為憑藉這一路人馬擊潰闖賊打到陝西都不在話下。
成大事、何可綱已經帶著許多前大明文武在天津衛等候南王。
他們中有松山戰敗不肯變節的大明寧前兵備道邱民仰、總兵官王廷臣、副將江翥、姚勳、朱文德等文武,還有松山之戰帶兵潰逃的總兵官王樸、白廣恩、唐通以及他們麾下的諸多將領。
原本洪承疇麾下的諸多文官武將時隔三年在天津衛聚首,一時間感慨良多,特別是以為將要死在建奴手中的邱民仰、王廷臣、江翥等等。
飲水思源,大家都念叨南王恩德,接下來如何報答南王救命之恩邱民仰、王廷臣等等都有了主意。
納入何可綱指揮的有四五萬原大明軍人,這一次除留下一大半在遼東、朝鮮駐防外,有兩萬精兵被選拔渡海來到天津衛。
經過一兩年跟“戰神”子弟兵並肩作戰,這些明軍基本被同化,他們也換上了“南明”造,一個個自信心爆棚,打建奴大家都沒慫,流寇算什麼東西?
這些從遼東戰場歸來的明軍對於即將對決的流寇嗤之以鼻,人人都想斬殺賊兵換賞賜。
天津衛早就執行軍事管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