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兒早已明白,哥哥只要一日不死,敵人就不會就此收手,自己一家也不會有安寧的日子可過。
李秋兒想通這節,便豁然起身,回到自己原來的位置後,重新打坐起來。
第二天天剛矇矇亮,作為村長又是喪事的大經掌的李展便到了李秋兒家。
村長李展給李文上了一炷香後,才示意屋裡的四個人到院子裡談話。
一群人到了院中的新華書店下,村長簡單的安慰了幾句李家姐妹,便直奔主題道:“昨晚我已經和你們的爺爺商量好了,喪事就按照舊例做三天的法事,至於具體的起靈時間,要等陰陽先生來了才能定奪。”
對於這個結果,李家姐妹都沒有異議,因為李家村的習俗裡,英年早逝的年輕人最多也只能做三天的法事。
村長李展見李家姐妹點頭同意後,才看向白晨道:“晨小子,那報喪的任務就交給你了。”
人死後,由死者的兒孫、侄兒、侄孫們分頭給與死者有往來的親朋、故舊報信,稱“報喪”。
報喪分“口傳”與“文告”,口傳即報喪者分別奔赴親友家,將死者的故因、亡故時間簡略向親友說明,然後告之分孝情況以及開弔、送葬日期。
白晨聞言,點頭回道:“村長,您放心,我會把事情辦好的。”說話間卻不經意的瞟了一眼李春兒。
村長滿意的點了點頭道:“李老爺子昨晚交代過了,他這房的親戚都在遠地,只能發文告,不過想是趕不過來的,至於其餘舊人,李老爺子不想興師動眾,所以你就在村中挨戶報喪即可,辛苦你了。”
村長之所以說辛苦,是因為報喪一事有很多講究。
孝子報喪須赤腳敞頭、披麻。到親友家須叩頭報喪,路遇親朋故舊,也須叩頭。到一家,必須在這一家吃三個熟雞蛋,才能離開。有時親友不在家,報喪者必須在此家舀一口水喝,喝後才好離開。孝子在村中挨戶“報喪”時,要戶戶下跪,路遇長老也要下跪敬告。
“不辛苦,不辛苦,這都是我應當的。”白晨有點害羞的捏了下耳垂回道。
村長接著又與李家姐妹說了幾件不大不小的事,才結束談話:“既然你們都同意,那晨小子便隨我一道走吧。”
李秋兒姐妹送了村長和白晨出去後,便又折返回到乾草堆上。
因為喪事一般都是由大經掌一手抄辦,主家一般不用參與。辦喪事所需要很多的櫃房、幫廚、男招客、女招客、買辦、僱用的響器班和抬棺等人都歸大經掌管。
而大經掌一上班,這套人馬也就全部跟著上班。
等到傍晚時分,來幫忙的人就把院子的靈棚搭建整理完畢。
靈棚又稱“靈堂”、“孝堂”、“祭堂”,是停放靈柩、祭奠死者靈魂的場所。李文的棺柩就停在主屋裡,而前屋外的院子裡用來搭了個寬闊的“靈棚”。
靈棚正面擺著祭桌,桌後掛上竹簾,簾上糊著一個大大的“奠”字或“靈”字。兩旁的門上各有一個小豎匾,豎匾兩旁有輓聯,也稱“靈棚對子”。
靈堂裡放了兩張桌子,一大一小,下午報喪回來的白晨看見李秋兒好奇的打量這些事物,便耐心的給她解釋這桌子,大者稱“大殿”,小者稱“小殿”。
大桌上供著豬頭、公雞、鯉魚、饅頭、糕點及各種水果,豬鼻孔裡要插蔥。小桌上放著酒壺、酒杯、碗筷、燒紙等。
而祭桌上放的是喪盤、倒頭燈以及事前備好裝著麥穰等物的白布拜墊,供明天前來弔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