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自古以來,引弓之民,都是勝則如鳥之集,敗則瓦解雲散。
想當年,漢匈在長城的拉鋸戰,讓老上單于都受不了了,只能遣使修好,握手言和。
是以,河陰一敗,呼衍當屠就知道,高闕是守不住的。
撐死了能在高闕消耗漢朝人的力量,然後在取勝後棄城而去。
陰山也是如此。
除非能在野戰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挫敗漢朝人的攻勢,打破漢朝騎兵無敵,尤其是神騎無敵的神話。
不然,就不要再去跟漢朝人野戰。
既然不能野戰,那麼,困守這河間地和陰山就失去意義了。
那除了消耗匈奴自己的力量外,沒有其他任何作用。
甚至,漢朝人要是聰明,只要派兵跟匈奴在高闕在陰山對峙。
靠著消耗,就可以拖死匈奴。
所以……
“中行說臨死前與蘭陀辛說的話是對的啊……”呼衍當屠感慨道:“可恨我以前還不相信!”
中行說臨死前,曾經交代蘭陀辛,一旦漢朝人出塞,那就在略作抵抗後放棄高闕之前的土地,在高闕嘗試阻擋漢朝的軍鋒,倘若發現無法抵擋,立刻放棄高闕,放棄陰山,轉進到河西走廊,用空間用時間。
同時引誘漢朝人也深入河西走廊。
然後集中全國之兵力,圍殲某支太過深入的漢朝主力部隊。
哪怕是用十萬騎去圍攻幾千人!
從前,誰會去信中行說的斷言?
那個時候,大家都覺得,中行說大概是腦子糊塗了,大匈奴怎麼可能淪落到連高闕和陰山都要拱手讓人,只為換取圍殲一支不過數千的漢軍?
然而,河陰之戰後,呼衍當屠已經醒悟了。
中行說的判斷是對的!
現在的匈奴,在騎兵的戰術、裝備甚至技戰術上,都全面落後了。
河陰之戰,就像一聲冬雷,響徹了呼衍當屠的身心。
讓他清清楚楚的看到了漢匈兩國的差距。
匈奴落後漢朝人的不僅僅是裝備了。
漢朝人展示的戰術,是一種全新的騎兵戰術,立足於高速機動,強調集體作戰。
而反觀匈奴,卻還在用著幾十年前的老戰術。
這才是呼衍氏族的萬騎慘敗的緣故。
至於在精氣神以及技戰術方面,匈奴落後漢朝的已經不僅僅是一兩步了。
河陰之戰,漢朝軍隊表現出來的頑強和可怕,至今依然銘刻在呼衍當屠心中。
讓他明白,自己面對的是一個怎樣可怕的對手。
這樣一個隊手,對現在的匈奴來說,實在太可怕了。
即使是呼衍當屠,也沒有了任何在野戰中戰勝漢朝騎兵的信心。
不僅僅是因為河陰之戰的慘烈,讓當時所有在場之人,肝膽俱裂,再無膽魄敢於去面對漢朝兵鋒。
更是因為,匈奴,現在輸不起了。
呼衍當屠確信,只要再次在野戰中失利。
那麼,高闕城內外的部族,就全部會站起來反抗匈奴,順便跪舔漢朝。
而高闕若是在現在失守,那麼,對匈奴帝國而言,這將是毀滅性的災難。
在高闕身後,現在可是有著包括從高闕之前撤退的數十萬部族人口和奴隸在內的數之不盡的人口和牲畜。
其中,更是有著十餘萬的孕婦或者剛剛生產了幼兒的婦女。
這些,可都是手無縛雞之力,極度虛弱,沒有任何抵抗能力的人。
更重要的是——他們是匈奴的未來。
所以,高闕現在決不能有失!
必須給後方的部族爭取到足夠多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