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資本對於國內農業領域的佈局,不能過分追逐利潤,能保本再掙一點就行了,其首要職責是為國家的糧食安全作保障,咱們現在家大業大不是一般的大,視野格局太小是絕對不行的。”方鴻看著田嘉奕沉聲說道。 農產品其實是很賺錢的行當,像蔬菜種植,在規模化效益之下其實利潤很可觀,要知道很多大城市裡面的菜比肉貴,吃得起肉吃不起蔬菜都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情。 對於群星資本而言,一旦進場肯定不是小打小鬧,都是成體系化的佈局,著眼於上中下游全產業鏈。 只要實現“開源”這個目標,賺錢那是必然的事情,更重要的反而是對整個農業相關領域的各細分行業的利潤分配問題。 做農機裝置的應該從整個產業體系中分走多少利潤?種植環節分多少利潤?物流環節應該從中分到多少利潤?終端商販或超市又分多少利潤等等? 還是那句話,蛋糕做起來之後,分蛋糕成為了最大的問題。 一個上游環節拿得太多了,下游環節就少了,少了就可能維持不下去,亦或者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直觀的體現就是農產品漲價,生活成本的抬升。 消費者如果負擔不起,需求就會減少,久而久之就會反噬整個環節。 所以方鴻只關注兩個問題,一個是開源問題,增加農產品的產量,一個就是利潤分配問題,各環節該拿多少利潤直接分配好。 以往要實現個環節的利潤分配很難做到,可能管理成本都難以覆蓋,但以後就不一樣了。 因為技術在發展,尤其是未來的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化、智慧化帶來的一大變化就是管理成本的大幅下降,因為所有的資料都可以在數字化時代全方位打通。 接地氣的說,只需要在電腦前敲敲鍵盤,調閱一下各環節的資料資訊就能一目瞭然,你不接入數字技術我就把你踢出我的體系之外。 就這麼簡單。 以前方鴻沒有搞那是因為群星資本還沒有那個實力,如今成長到巨無霸的體量,要搞就是直接成體系化的搞。 而且現在的群星資本引入了郭嘉隊機構,很多東西就可以搞了。 卻說此刻,方鴻繼續吩咐道:“整個產業各環節都得打通,實現供銷一體化,終端面向消費者這一塊,打造自己的農產品專賣超市,把品牌給做起來,打造品牌高標準。” 供銷一體化,那真是農產品從種子、到種植、到物流、再到擺放在超市上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田嘉奕不由得說道:“這麼搞,那菜市場的商販、攤販生存空間必然會被大幅擠壓。” 方鴻搖頭說道:“不至於,首先擠壓的也應該是現有的那些商超,目標也是取代綜合超市的農產品貨架。” 田嘉奕緩緩說道:“這件事情……恐怕很難把這個品牌建立起來。” 聞言,方鴻笑了笑澹定地說道:“食品行業最大的痛點是什麼?大眾最關心的是什麼?是吃的放不放心,而大眾對這個行業的情況是心裡有數卻無能為力,咱們主打一個吃的安全、主打一個真誠,有同行的襯托,只用‘安全’這兩字即可破局。” 農業超市的產品吃的安全放心,而且體系化的打造這個產業,各細分環節的利潤分配好,杜絕了某些環節拿到不該拿的利潤,超市的終端價格是肯定是更便宜。 前期階段有群星資本輸血來維持運營,產品不夠新鮮沒人買就直接銷燬處理掉,嚴格按照制定的標準執行,保證超市裡的東西是新鮮的。 前期階段這種“浪費”是必須要承擔的,必須要保證農業超市的產品豐富、新鮮、安全,市場消化不掉也要放那麼多、保證想買什麼都能買得到。 一般的小老闆是肯定玩不轉的,前期的損失根本承受不了。 就連那些連鎖商超也玩不轉,因為他們沒有完整的“供銷體系”,各環節的利潤分配是不合理的,按照群星資本這邊打造的標準體系來執行,肯定虧錢難以為繼。 換句話說,必定會被同行襯托。 只要時間一長,消費者必然會看到其真誠,貨架上的產品一直很豐富,哪怕是賣不出去也會定期更換,始終保持產品的新鮮。 一天不行就一週、一週不行就一個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