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部的調查報告顯示,透過三年邊境地方考驗的官員都是有一定能力和幹勁的官員,而且大多數都很年輕,都不到三十歲,這樣年輕富有幹勁的官員如果放在那些富庶安定已經基本上安定下來的地方做官,只會讓他失去幹勁,讓他逐漸適應安穩的生活,失去向上的衝勁,從而變得貪汙腐化。
在那些基本上富裕安定沒有大的問題的地方,最適合做那種地方官的是那些已經四五十歲快要致仕的老年官員,而年輕官員不應該呆在那種地方,更應該在邊境和艱苦的地方鍛鍊自己,考驗自己,然後獲取更強的能力和更高的晉升階梯,到時候可以直接作為中央高層官員的候補。
從政法大學裡面出來的這些學習了儒家法家縱橫家等百家之術的學識淵博且有行動能力的年輕學子官員,他們應該在更加艱苦的地方鍛鍊,成為大唐將來的棟樑之才,那些富庶的安定的安全的政通人和的地方,不適合年輕人去折騰,那裡恰好適合黃老之術,與民休息,不去打擾民眾,讓他們安心的生產,保證好治安和法律就可以了。
科舉考試為此做出了這樣的規定,年輕學子透過科舉考試之後唯一可以取得地方就是四方邊境,吐蕃、西域、草原、遼東、倭島等地,隨便選,但是比必須去那些地方,別的地方你沒有資格去,不去艱苦地方鍛鍊之後,你休想去富庶的地方過舒服的官老爺的日子,事實上,你要是不努力幹活兒,一年一次的政績考核絕對能把你給擼下來,不要以為大唐沒人願意吃苦。
李承乾接到了這個任務之後覺得有些頭疼,科舉考試乃是如今的大唐最重要的事情,誰都不敢懈怠,皇帝的眼睛和三省的眼睛都盯在科舉考試上,讓皇太子做考官就是有著不讓科舉考試被人情關係所侵蝕的意思在裡面,皇太子可不怕你的什麼權利威脅和好處交易這些東西,所以皇太子可以保證這一切的最起碼的公平。
評卷者是按照三比四比三的比例從政法大學的教授講師、民間著名學者還有三省七部的官員代表選擇,一共是一百個人的評卷團隊,從三個方面評斷一名考生是否有足夠的學識、能力和品德擔任他所要報考的官位,如果有一方面不認同,那麼這個考生就會被罷黜,沒有任何理由,尤其是品德方面,如果人品有問題被看出來了,直接pass。
關於本次科舉考試的考卷範圍和命題,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縱橫部的代表更進一步提出科舉考試是國家最重要的選拔人才的方式,為了保證科舉考試確確實實可以選拔出治理地方發展地方的實幹人才,卷面考試並不能作為唯一的考核方式。有些時候的部分要害職位如果沒有實際操作的考核,就不可以貿貿然的授予職位。
副考官蘇寧表示贊同,他也認為某些對於專業能力要求很高的官位,在一張捲紙上難以察覺出什麼不一樣的,和主考官皇太子李承乾進行交流之後,皇太子李承乾將制定實際測試的權力賦予蘇寧,認為卷面考核考不出來的東西就要在實際考核中測試出來,否則,萬一選拔出來一個只會讀書什麼也不會的傢伙做官,那地方可就一塌糊塗了。
蘇寧受命之後把這個訊息上報給了李二陛下。李二陛下很快批示同意這樣做。並且如果實驗的很成功,以後的科舉考試就都要加上這個測試內容,測試實幹才能,如果實幹不過關。那麼考試的名次再高也沒用。
訊息一經傳出。舉國考生震動。無論是政法大學畢業的還是民間自發參考的考生都對此表示憂慮,因為他們並不知道實幹到底代表什麼,意味什麼。需要如何考核,需要何種考核標準,如何才能算得上是透過了考試,如何才算是可以正式做官,而且還要去那麼遙遠的地方那麼艱苦的地方做官,朝廷的科舉真的要弄到這樣的程度嗎?
不過這樣的考核方式是整個大唐的官方都認定的,那些很有資格的老人們也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