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北稱匯波門,四門均設官廳2座,炮臺4座。此外,城牆設城樓11座,鋪舍55座,觀敵臺13座,旗臺55座,垛口3350個。城牆牆基約8尺壘以青方石,在以上砌大青磚,每塊磚重約7。5公斤。東、西、南三城門旁設登城馬道,四角突出,建有矩形角樓,每百米左右設一炮臺。
曾經在靖難之役中攔阻住燕王朱棣大軍三個月的濟南城,雖然城高牆厚,但是,奈何兵少。全部兵力加起來不過一千餘人。作為山東省城,濟南城內的官員們可謂盡心竭力,絲毫不亞於當年死守濟南的鐵鉉鐵尚書。
山東巡撫宋學朱親自登城作戰,“不解帶、不交睫、頭髮盡白”,日夜堅守在城牆上,激勵士兵與城共存亡。城破之後他受傷被俘,被清兵綁在城門樓上縱火燒死。濟南參政鄧謙,在戰役最激烈的關頭,在城牆上堅守三個晝夜,親自架炮向清軍轟擊,直至“矢盡石窮”。
對於這場戰役的慘烈,屠殺之慘,便是以善於描寫神鬼妖狐的蒲松齡,在他的聊齋志異中也曾經有著隱晦的描寫,“北兵至,濟南扛屍百萬。”
見濟南城高且厚,一時難以攻克。一心要立功揚威的嶽託,下令調集大炮對準西北角的濟南城牆猛烈轟擊。經過一夜不停的輪番轟擊,到了天矇矇亮的時候,“天曉,眾譁,大兵自西北雲梯上矣!”
城破之後,大隊清兵蜂擁而上,巡撫宋學朱躍馬而西。手格殺數人,刃中面被執;不屈,懸城樓竿上殺之。
參政鄧謙城陷後,他仍執勁弓射殺清兵多人,後負傷為清兵殺害。歷城知縣韓承宣率領千餘名守軍和民眾拼死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孤立無援,同其他官員一起遇難。
而身為山東布政使的張秉文更是滿門忠烈,本人親率兵民與清軍展開了巷戰和肉搏戰。終因寡不敵眾中箭身亡。他身死的訊息傳到了大明湖畔的府中,妻妾二人攜手同出官署後門,縱身跳入大明湖中。家中侍婢十多人為她倆的壯烈舉止所感動。也跟著一同投湖自盡。
而他的妻子方孟式。也是一代巾幗人物,桐城方氏三姊妹中方孟式是長女,號稱“九歲能文,有詠雪才”,著有《紉蘭閣集》八卷,《紉蘭閣詩集》十四卷;另外。有一個很著名的侄子是被她妹妹教育出來的,那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方以智。(也是在很多作品中出現過的技術人才。)
這一家人,要比所謂的江左名士,平日裡誇誇奇談忠君愛國,一到了皇帝要他們出錢的時候就罵皇帝貪圖財貨。要他們出力的時候卻袖手旁觀,甚至到了殉節的時候。嫌水太冷的傢伙們強的太多了!
巡撫、布政使、濟南知府、歷城知縣等官員全數被殺;濟南城頓時成了一座鬼域。昔日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大明湖上,漂浮著自盡投湖的濟南百姓,茂嶺山、雁翅山上,堆滿了被殺害的屍首。
德王朱由樞、奉國將軍朱恩賞等人於城破時被俘。
德王府內,豎起了嶽託、杜度的織金纛旗。隨後不久,多爾袞、多鐸等人的織金龍纛旗也紛紛出現在了德王府的銀安殿前。
數萬清軍蝟集在濟南城內外,開始對周邊的州縣大肆的劫掠屠殺。
崇禎十二年正月十七,長清縣。
這裡的地形東南高,西北低,由東南向西北依次是山區、丘陵、山前平原和幾條河流交匯而形成的河套,有“八山一窪一平原”之稱。境內河流縱橫,除了大清河、南北大沙河之外,還有玉符河、清水溝等河流。
從濟南府方向隱隱有一大股煙塵往這邊而來。大地震動,那股煙塵越來越近,很快,一大片紅色的旗幟便如鬼似魅一般飛舞而來,旗幟下面,盡是身披紅色盔甲的騎士,隱隱可見各人盔頂上火紅的盔纓飄揚。旗幟中,還有一杆格外大的紅旗隨風飄舞,如鶴立雞群般的醒目。
正是嶽拓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