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還有她自身安全的事情發生,都可以緊急叫醒她。
在她休眠之後,大家又透過了一項休眠決議,規定了什麼時候可以休眠,除了集體為了節約資源決定之外,身體機能出現故障在非同一休眠時間也是可以休眠的。
其實在姚思潔休眠之前,她想過一個最簡單的辦法,那就是克隆出一個大腦,這個剛剛誕生的大腦肯定是沒有意識的,它看不見,聽不見,也沒有觸覺,應該不會有自己的意識,用這個剛剛誕生的大腦來當做儲存的機器再好不過了。
雖然醫學上現在單獨克隆一個大腦還是有難度,但是這個方向可能要必人類硬生生的按照人類的大腦去設計一個儲存器要快捷得多。
她將這個想法和楊凱瑞商量的時候,楊凱瑞說出的擔心和她的預想差不多。又是人體試驗,還是最重要的器官,大腦。
這個爭議會有多大,肯定能想象得到。
光是克隆出一個完整的大腦就要多少試驗素材,得到大腦再進行的試驗要犧牲多少大腦,這可不是以個兩個,可能上千,上萬甚至更多。
,!
再說誰能保證克隆的大腦就沒有意識呢?
楊凱瑞勸她休息一下,這一步是最後才要採取的辦法。現在他會嘗試著接著試驗,還是主攻儲存方向,是在不行就一個神經細胞連線幾十臺電腦,或者上百上前個電腦試試。
人休息,電腦不休息,可能會有點進展,也可能不會,但是試驗不會停。因為現在的大多數人們已經嘗試過腦波聯網的好處了,那種交流真的是十分迅速和快捷,換句話,人類對腦波聯網已經上癮了,戒不掉。
楊凱瑞已經想好了,實在不行就十幾個人聯網,組成很多個智囊參考團。這樣十幾個人意見馬上就能統一也算是一個進步。
姚思潔休眠後,楊凱瑞接著繼續研究,其實他想要不是他們的壽命很長,新人在上一代人研究的基礎上繼續研究才是正常狀態。他們現在都因為媽媽樹智慧電腦的長壽試驗壽命變得很長,這也未必是好事,因為思維模式很容易固化。
而且現在還有一種思潮,就是大家覺得似乎研究已經到了盡頭,沒有什麼可以開發的了。還有的現在有些迷信他們第一夫婦帶領的這些人,覺得他們不行,自己肯定也不行,所以轉而跑去實際崗位的人比研究的人還要多。
楊凱瑞覺得這樣不好,必須要改變這種狀態。
他想的第一個辦法仍舊是經典的老辦法,公開試驗目前的方向和難點,集合大家的智力來腦力激盪,放開四維,天馬行空的想想,在這當中不但可以多點思維,開闢新的路徑,還可以提高大家的參與感成就感。
:()穿過那片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