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找到的最簡單連線方式是分泌膠水一樣的物質,將自己和其他個體黏在一起。它們一起揮動鞭毛,向某一個方向齊心協力運動。
這樣做的弊端極其明顯。
物質很難穿透膠水層,不同方向的個體需要各自找到食物,才能維持整體的運作。
這些個體被膠水束縛住了體型。
為了佔據更多優勢,獲取更多資源,如何突破體型限制成為它們需要挑戰的難題。
它們解決問題的方式極其相似,可新的問題總會接二連三困住它們:
有的層層疊疊形成了杯子一樣的結構,內部的個體卻難以接觸食物;有的乾脆直接往海底上一趴變成鞋墊,讓食物落在表面,可表面之下的個體獲得的食物寥寥無幾;有的如同朵朵盛開的鮮花讓海流穿過花瓣,可它們只能隨波逐流......
不知何時開始,它們踹掉了那些不像自己的個體,或是,它們踹掉了不像自己的個體,才終於形成了更大的個體。
總而言之,時間挑選出更能適應環境、更具優勢的團體。
蘇文面前跳出一個問題:“你覺得怎樣的團體更具優勢?是面面俱到卻難以精通各方面的團體,還是各有所長、能夠取長補短的團體?”
時刻面臨的環境挑戰,迫使團體中的個體必須通力合作。
這種情況下,能取長補短的團體更有上限,可個體一旦離開了團體,便很難生存,團體失去有所長的個體,實力也會大打折扣;面面俱到卻難以精通各方面的團體,雖然難以變得更大更強,但它們中的個體不害怕離開團體,只要資源足夠,它們隨時都可以複製自身,造出一個相同的團體。
兩種情況並非不可相容。
某些團體稍微能有些長處,讓自己更具競爭力;某些團體也可以讓成員多學一點東西,以便出現空缺時快速頂上。
只是,它們一旦朝某個方向猛奔,就越難有另外一個團體的特性。
這是一次分道揚鑣,但絕不是最後一次分道揚鑣。自從最初那個個體的後代進入不同的環境,這種分道揚鑣就不可避免。
孰優孰劣,也變得不好說。
有的個體或團體在某一個環境之中表現優異,到另外一個環境之中就表現低迷。踢足球的人很難打好籃球,反之亦然。
只有在相同的環境之中,才有比較的意義。
可惜環境不可能一成不變。
斗轉星移,海枯石爛。
當海洋裡的豐富饋贈被逐漸消耗光,大量團體無法再安逸地活著。
組成它們的個體越多,它們需要的能量就更多。
當體積增大的優勢逐漸變小,變革在所難免。
在絕大多數團體因為增大的體積變得難以移動尋找食物之時,擅長移動的個體便會佔據優勢。
某一天,某個動起來的團體赫然發現其他難以行動的團體簡直就是最好的美食。
不幸的是,有個跟它們類似的團體也發現了這一點。
團體之間的競爭,吃與被吃的關係,成為了新的環境變數。
原本想安安穩穩靠太陽生存的個體也被迫加入這場競爭。
為了跑贏這場競爭,組成大團體的個體不得不更加精細化某一方面的功能。
而需要精細化某一方面的功能,則需要更多能讓自身產生改變的東西。
它們的後代、驅使龐大機械執行的系統、那團可以自我複製的分子,必須擁有更多改變的機會。
從其他個體那裡得到一部分,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蘇文眼前死氣沉沉的海洋逐漸活躍起來,難以行動、沒有絲毫防禦手段或反抗能力的肉片只能成為別人口中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