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住嘆了氣。
“哎!”
一進家看著正忙裡忙外收拾著房間的楊李氏,楊天喜仍然像過去一樣,用手指在桌子裡摸了一下,每個月社群的衛生委員會都會不定期的檢查兩次,看著忙活的媳婦,楊天喜衣袋裡取出了剛領回來的食品券。
“孩他娘,從這個月起,咱們家的食品券給取消了!”
“哦!沒有了。為啥會沒有了少?”正拖著地地楊李氏擦了擦額上的汗,雖然面色坦然的接受了這個現實,但是仍然有些疑問。
“為啥少?……他們說是因為老大、老二已經到工科學校上學,不在家裡吃飯了老三每天中午也是在學校吃飯。,而我的收入不符合低收入救濟人群。所以就取消了!不過媳婦,沒事,按照咱家現在的收入即便是沒有食品券,也能維持一家人地生計,每個月還不到一百斤土豆的食品券,有他沒他對咱的日子沒啥影響,不就是多花一塊半嗎!現在兩天的加班費就比這高。”
媳婦的問題讓楊天喜先是一愣,隨後把在食品券申領處得到的回答重複了一遍,雖然嘴上這麼說。但是猛得失去早已習慣的食品券補助,仍然讓楊天喜有些無法適應,不過幸好因為是在戰爭時期,工廠每天都需要加班四個小時,光是加班費就足以補足這一塊的損失。
不過在楊天喜的腦子裡想到卻是在廣播、報紙上最近常聽到地一個詞政府財政緊張,所以要嚴格實施新制定的食品券發放規定,任何不符合發放規定的家庭都要被取消或減少食品券的發放。
西北的食品券源自到公司時代對低收入、家庭壓力大的工人實行的食品補助。後來隨著工業區的擴大,當時的工業區管委會鑑於社會地分化嚴重,提出工業區應在沙漠農場的農業豐收和營養不良的民眾間架起橋樑。於是管委員會便開始向低收入、家庭壓力大的居民提供食品救助,而提供的食品補助也非常簡單定額的土豆,人們更多的時候稱食品券是“土豆券”。
共和六年,西北聯合議會透過食品券法案,使得西北發放食品券補貼弱勢群體這種形式永久化。根據目前的相關規定,在一般情況下,食品券申請者如果是一口之家,月收入不得高於1元,兩口之家不得高於20元。其後每增加一口人,收入則增加10元。
為了避免食品券使一些人養成好逸惡勞的習慣,在西北還特別規定,歲至歲食品券申請者必須是就業人員或登記參加過相關地就業培訓,否則他們無法得到食品券。但對老年人、單親家庭、退伍軍人、軍人遺族或殘疾人。標準則適當放寬。
一般情況下。一口之家每月最多可領18斤的食品券,兩口之家35斤。三口之家56斤,四口之家73斤……八口之家156斤。八口以上的家庭每增加一個人口。增加的食品券最多不超過16斤,同進還搭配有一定數量的番茄醬,用於補充維生素以及其它營養。
儘管食品券補助額並不多,但食品券制度使西北地弱勢群體許多人避免陷入食品短缺、營養不良地窘境。據西北農業署的統計,地食品券受益者是兒童、9%為孤寡老人,食品券保障了這些低收入家庭10天的主食來源,同時還為沙漠農場地土豆、番茄提供了消費市場。
但是這一切對政府而言,是一個負擔尤其是在這個戰爭時期,正因為如此在議會的要求下,重新制定了相關食品券發放法案,並更嚴格的執行食品券法案以減少政府開支。
“換句話說!西北政府已經沒錢了!”
穆藕初看著面前的司馬,說出了一個最不願意說的事實,因為長期的戰爭、擴軍、高額的福利救助支出,西北政府的財政局面第一次面臨吃緊!
聽到西北政府竟然會沒錢,司馬不禁一愣,有些不可思議的看著而前的穆藕初。
“沒錢?上個月我們的財政收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