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可能。
從根子來說,山東義軍不管是義軍也好,是反賊也罷,確實是大明朝內部的事情。因為早在李自成起事之前,山東這邊就已經高樹造反大旗了,所以根本就談不上是什麼「大順」的殘部。
雖然闖軍曾在山東佔據主要地位,那也是一種表面現象,很大一部分還是當地的造反武裝改旗易幟而已,骨子裡沒有變,還是山東的隊伍。
後來滿清入關李闖西逃,闖軍在山東雖然還有相當實力,也有一部分到了河南,剩餘的一部分融入到各色義軍當中準備再起。
卡在淮北準備和楊廷麟聯合的義軍就是其中的典型。
這些造反軍確實是大明的子民,就算是反叛了也是大明的叛賊,和李闖、滿清沒有很大的瓜葛,就是歸順朝廷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從法理角度來說沒有任何障礙。
但是這種早期的叛軍有一個很相同的通病:好像單純就是為了造反而造反的。
在反叛之初,這些人可能真的實在活不下去,這才鋌而走險,但是歷經各種動盪,尤其是大明朝一天不如一天日薄西山的時候,這些反叛力量的性質就變了。
不管是其中有野心家的操控也好,還是純粹的軍心如此也罷,反正這些人就是誰來反對誰。
大明官軍來剿,他們就反大明;李闖的隊伍來接收,他們就反李闖,實在打不過了應付一下改改旗號,要是想真的收編,門兒也沒有。
後來滿清來了,他們也就反滿清。
後來李四在曲阜展開行動的時候,也試圖和這些人建立聯絡,當然也露出了收編的意思,立刻就被堵了回來。
打韃子的時候幫幫忙可以,想這收編隊伍,還是趁早絕了這份心思吧。
事到如今,造反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這些義軍很可能就沒有一個綱領性的東西,或者是根本就沒有考慮過未來,只是單純的造反。
「我們不管外面什麼誰的天下,都要把造反大業堅持下去,除非把我們全部打到,要想收編是不可能的。」這就山東義軍的核心思想。
事實上,真實的歷史也確實是這樣。雖然有時候換換旗號,可從來就沒有真正的依靠過誰,一直在造反再造反,直到徹底滅絕。
天底下的造反武裝多如牛毛,大家都這麼搞的話,朝廷有多大的地盤兒也不夠分的。何況大明朝從來就是最忌諱這個,寧可天子殉國也不能裂土分國。
堅持造反是山東義軍不變的宗旨,絕對不允許裂土是大明的傳統,從雙方的根本上來說,就不可能有調和的餘地。
所以,楊廷麟聯合山東義軍的事情沒有任何商量的可能。
「天下未亂山東先反……」小皇帝恨恨的哼了一聲:「打走了滿洲人,一定先平定天下反賊!」
平定天下也只能作為一句洩憤的話兒說說罷了,真要做起來談何容易?大行崇禎皇帝平定了十幾年,不僅沒有平定下去,反而把江山丟了一多半把自己也平定到了煤山的歪脖樹上。興武小皇帝要兵沒兵要錢沒錢,哪裡有力量去平定天下?
好在新朝君臣還知道誰才是最要緊最兇殘的敵人,依然把滿清視為第一號對手,沒有下什麼「剿滅」反叛的旨意,要不然這笑話兒可就鬧大了。
從目前的形式來看,朝廷不具備在短時期內收復淮揚的能力,也就沒有了進一步拓展的機會。可現在真箇江南都是一片喊戰的高調,尤其是兩浙和南都,讀書人高喊著大戰的調子,喊的都有點變聲變調了。朝廷要是不拿出點兒實實在在的東西,還真不好堵住悠悠眾口。
可兵從哪裡來?軍隊從哪裡來?如何建設一支能戰敢戰之軍,不是說句話就有那麼簡單的事情。
出於對赴死軍戰鬥力的過分迷信,很多人都認為李四會在幾天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