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就談到了。家長想了解的自然也就瞭解到了。有時,生活中一些看似無聊的事情,如果把握好了,也能幫助孩子釋疑解惑、培養性情。
其次,說話的方式往往比內容重要。家長要學習掌握更多和孩子交流的方式,跟孩子說話儘量少用反問句,如“你怎麼還不抓緊時間寫作業”、“你不是答應過了嗎”等;儘量少用陳述和評價,如“這麼晚了,別磨蹭了,趕快寫完作業抓緊休息”。這些話忽略了情感的傳遞,讓孩子聽到的是責怪、命令,會讓孩子很反感。如果家長說:“孩子,今天是不是太晚了,可以休息了嗎?”我想肯定是另一番情形。家長還要多思考、多嘗試有效的交流方式,比如給孩子寫信、留字條。也有不少家長困惑,寫信、字條等方法都嘗試了,可並沒有效果。但我認為雖然家長自認為說話的方式改變了,可說話的語氣沒變,說話的內容沒變,孩子自然對此不屑一顧。甚至有一個家長在給孩子寫了信後,見著孩子就問看了信有什麼想法。這種交流方式的改變反倒弄巧成拙。
另外,和孩子交流的時機也很重要。比如孩子考試失利,一般情況下都會有失落、傷心,這時家長要給孩子時間、空間,允許孩子宣洩負面情緒。就像上文中談到的,孩子說的一句喪氣話,也許僅僅是其情緒的宣洩罷了,對此家長不必過於緊張,不要急於勸慰、鼓勁,家長要相信孩子有自我修復的能力。這個過程正是孩子成長的過程。這時候,我覺得家長不說反而可能比說的效果會更好,也就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可不少父母會認為這個時候如果不對孩子說點什麼,父母會感到自己沒有盡到責任。可我認為如果父母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只考慮自己的主觀意願,不顧及孩子感受,這樣的對話只講究動機不看實效,其實並沒有真正盡到責任。
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對話並不是給予和接受,而是共享,瞭解彼此的真實意願和需要,尊重彼此的觀點。如果家長能夠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並努力踐行,我想孩子才會聽家長說的話,孩子才肯向家長說出他們的心裡話。
8。 如何對待孩子的缺點?
在我的部落格留言和郵件中,常有一些家長曆數孩子的種種缺點和劣行,談起孩子的缺點和不足,家長可以說是滔滔不絕。在有些家長眼裡,孩子簡直一無是處。每讀到這樣的郵件,我的心情總是很沉重,如鯁在喉。
去年寒假裡,我接待了一位來自河北唐山的母親,女兒高二,當時輟學在家已經兩個月了。家長聊起孩子,孩子簡直一無是處:沒有學習目標,沒有好的習慣,學習不主動,更主要的是性格內向,人際交往能力差,這樣的性格長大後能不吃虧嗎?將來不論做什麼職業,如果不善與人溝通,都將很難有成就。我問家長孩子有什麼優點,家長沉思了許久才說:“孩子還算心地善良、孝順,同學中人緣也比較好。可學習成績班級倒數,這些優點又有什麼用呢?”。 最好的txt下載網
理念篇(10)
原來他們夫妻都是普通工人,性格相對內向,社會交往面相對較窄,他們感覺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個人事業發展和生活質量。因此,他們希望女兒在這方面能夠有所改變。孩子升入高中後,家長就要求孩子注意與同學處好關係,多跟性格開朗、社交能力強的孩子交往,以彌補自己的性格缺陷,培養自己的社交能力。由於家長突出強調內向性格的種種不利,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高二分班後,女兒突然提出不願上學了,她說自己為了和班裡那些人際交往能力強的同學處好關係,耽誤了自己的學習時間。她看不慣那些人的品行,卻又得違心地與他們交往,否則擔心別人認為自己是一個只會學習的老古董。孩子感覺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得太累了,最終選擇了輟學。
這個女孩的選擇令我惋惜,這對父母的做法更令我費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