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麒麟:疑是“騏驥”之誤。《初學記》卷一、《太平御覽》卷四引《論衡》文皆作“騏驥”,可證。下同。騏驥:良馬,能日行千里。
(3)旦:根據文意,疑是“日一”豎刻兩字相連而誤。上文言“日晝行千里,夜行千里”下文言“天一日一夜行三百六十五度”,可一證。《初學記·日部》、《太平御覽》卷四、《玉海》卷一引《論衡》文皆作“一日一夜”,可二證。
(4)鳧(fú扶):野鴨。
(5)陶鈞:做陶器的轉輪。
(6)負:這裡是在。。下的意思。
(7)皆:根據文意,疑“比日”兩字豎刻連誤。比:及,到了。
【譯文】
有人問:“太陽、月亮和天都在執行,執行的度數不同,三者有慢有快,用人和物來證明,拿什麼來作比喻呢?”我說:天,每天執行一週,太陽每天執行一度是二千里,白天執行一千里,夜晚執行一千里。騏驥白天也跑一千里。那麼太陽每天執行的快慢跟騏驥跑的速度差不多。月亮每天執行十三度,十度是二萬里,三度是六千里,月亮一天一夜要執行二萬六千里,跟早晨飛來的野鴨飛行速度差不多。天執行三百六十五度,乘積共七十三萬裡。它執行得很快,沒有可以用來作驗證的東西,大概應當與陶鈞的運轉,射出去的箭的飛行速度差不多吧!天雖然執行很快,由於離人又高又遠,因此看起來它好像執行得很慢。但凡看遠的東西,運動的就像沒有運動一樣,執行的就像沒有執行一樣。用什麼來證明呢?乘船在江海中,順風行駛,船靠近岸邊人就感到它走得快,遠離岸邊就覺得它走得慢。其實船行的速度是一樣的,有時感到它快,有時又覺得它慢,這是因為看時距離遠近不同,才造成這種情況。抬頭看天空太陽執行,不如騏驥在太陽底下跑得快,但到了太陽落山的時候,太陽卻在騏驥的前邊。為什麼呢?因為騏驥離人近而太陽離人遠的緣故。離人遠就好像很慢,離人近就好像很快,人與天相距六萬裡的路程,太陽執行的真實情況就很難知道了。
【原文】
32·14儒者說曰:“日行一度,天一日一夜行三百六十五度。天左行,日月右行,與天相迎。”問日月之行也(1),系著於天也。日月附天而行,不直行也(2)。何以言之?《易》曰:“日月星辰麗乎天(3),百果草木麗於土(4)。”麗者,附也。附天所行,若人附地而圓行,其取喻若蟻行於常�涎傘�
【註釋】
(1)問:上引儒者的說法,下面王充發表自己的意見,按本篇文例無“問”字,故疑是衍文。
(2)根據文意,疑“直”下脫一“自”字。後文有“何知不離天直自行也”,又有“此日能直自行,當自東行”,可證。
(3)麗:附著。乎:於,在。
(4)引文參見《易經·離卦·彖辭》。
【譯文】
儒者說:“太陽每天執行一度,天一天一夜執行三百六十五度。天由右向左執行,太陽和月亮從左向右執行,剛好跟天相互迎面而行。”太陽和月亮的執行,是附著於天的。日月依附於天執行,不是直接自己執行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周易》上說:“太陽、月亮和星星都附著於天,各種果實和草木都附著於地。”麗,是附著的意思。日月附著於天執行,就像人在地上轉著圓圈行走一樣,因此拿像螞蟻在磨盤上朝相反方向行走來作比喻。
【原文】
32·15問曰:“何知不離天直自行也?”如日能直自行,當自東行,無為隨天而西轉也。月行與日同,亦皆附天。何以驗之?驗之似雲(1)。雲不附天,常止於所處。使不附天(2),亦當自止其處。由此言之,日行附天明矣。
【註釋】